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9部分

也正是這個中央集權,讓中原難以強盛持久。”

房玄齡愣了一下,笑著搖頭,再下一子。

“你總能說出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比如你說的那個太陽地球月亮的說法,還有那個地心引力,讓人無法反駁。”

張超道,“我說的這些可不是歪理邪說,是有論據的。周分封天下,推行分封與宗法制,這才是維繫了周八百年天下的根本。其實自秦以還,千餘年曆史,儘可縮為一日。你看自秦始皇一統天下,然後是朝代更迭,亦或是外族入侵,基本上只是朝代姓氏的變遷而已,而表面上的國家典章制度和內裡的宗法制度,有多少實質的變更呢?”

“這一切的更源是什麼?是周公制禮和孔子的萬世師表。”

周人之異於商者,一是立嫡之制,由而生宗法和喪服之制。並由是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二是廟數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

其旨則在納上下於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道德一團體,就就是周公制禮的本意。

而周禮,正是千百年來華夏王朝一直在遵循的一套基本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禮根本。

但到了隋唐,宗法制還在,分封制其實已經沒了。

殷人尚鬼,崇拜鬼神。殷商的權力更替,兄終弟及,沒有父死傳子,沒有嫡庶之分。這其實和草原上的部族一樣,一個父親有許多個兒子,傳到最小的弟弟後,是該幼子之子繼位呢還是兄長之子繼位呢,於是就容易起紛爭。

而從周公制禮開始,明確規定,父子相傳,先嫡後庶。確立宗法制度,使得權力的傳承同道德文化思想統一起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都以這套標準行事,從民間風尚到國家制度都是一致的。

從那個時候起,華夏曆經千百年,王朝更替,但是這套宗法制度卻沒有變,因為大家從小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思想。

此後孔家的儒家思想,更是成為漢以來,獨尊的學術思想。

儒家的思想,影響的是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是那些精英階層,是那些統治階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常人倫這些就是讓漢人思想統一的工具。

可以說,這一套思想也是有其作用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統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形成了大一統的觀念。哪怕再經歷戰亂、分裂,最終大家都還是認為都是漢人,都以統一為目標。

這在張超看來,也是居功自偉的。如果沒有這個統一思想,也許河北人就自稱為燕人,山東人自稱齊人,關中人自稱秦人,江南自稱吳越,江漢自稱楚人,蜀地稱蜀人等等。

沒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思想,廣闊的中原,早就分裂了。

歐洲比中原大不了多少的一塊地方,始終沒有統一是為何,首先還是思想。

儒家當然也有缺點,但能一直被各朝統治階層採用,當然是有其價值所在。

“宗法制和分封制。”房玄齡又落下一子,“宗法制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曾改變過。倒是分封制,秦廢分封立郡縣,漢朝行郡國制,到了後來,分封制度更是不斷改變,隋以皇子鎮守地方授總管之職卻不分封藩國。我大唐立國之後,也是如此,到貞觀之後,才有了分封之始。現在想來,貞觀年的分封,也是你張文遠一手推動的。”

“看來,你真正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分封制了。”

張超想了想,“中原廣闊,朝廷對外開拓,如果依然中央直轄,那麼如此廣闊的地方,其實鞭長莫及。倒不如分封,中原是朝廷直接管轄,而周邊分封給宗室和功臣,形成屏藩朝廷之勢。這樣,朝廷還能夠支援諸侯對外繼續擴張,既給了諸侯們擴張的權力,同時也坐享了大唐的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