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的孩子,又把樂觀的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裡。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的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裡掏什麼。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裡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父親送給兩個孩子每人半瓶飲料,悲觀的孩子沒有喝,因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樂觀孩子拿起來高興地說:“太好了,還有半瓶呢!”
即使是在同樣的境遇、同樣的環境中成長的人,有人幸福,有人則沮喪。其實,所謂幸福與不幸,都是人自己的看法而已。你覺得他很可憐,可是他本人也許會覺得很幸福。一般說來,感到幸福的人通常都以一種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事物。相對的,感到不幸的人通常都抱著悲觀的態度。
要想讓孩子生活幸福,就要教會他們從小就樂觀地面對人生。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學會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科學研究表明,兒童在6歲左右便能明顯地表現出對於相同的社會事物做出不同反應的預先傾向,樂觀與悲觀的生活態度在這時候已見端倪。
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的生活態度呢?我們首先要明白這樣一個概念——“感染”。心理學上的“感染”與醫學上的“感染”不同,是指人與人之間在情感方面的相互影響。父母的人生態度對子女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對子女的人生態度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約有86%的悲觀者,其父母中至少有一方的人生態度是悲觀的。所以,樹立孩子樂觀的人生態度的根本途徑是父母用自身的樂觀態度去感染他們。此外,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多采用以鼓勵、支援為主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對於他們確立自信心、形成樂觀的人生態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如何努力都總是失敗,就會產生一種習慣性的無助感,總覺得自己不行,他的人生態度就一定是悲觀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培養孩子做人方面的好習慣(10)
培養孩子樂觀放鬆的習慣,就是任何困難情況下都應站在孩子一邊,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援,讓孩子以更好的心態戰勝一切。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注重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那麼,如何讓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習慣呢?以下幾個方面可為您提供參考:
1。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培養樂觀習慣的過程中,友誼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讓他們學會愉快融洽地與人交往。
2。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力。樂觀習慣的養成與指導和控制孩子的行為有著密切的聯絡。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3。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樂觀,其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復樂觀的心情。
4。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慾。因為給孩子東西太多會使其產生“獲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們,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佔有劃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