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就能共同砌出各種好看新奇的造型。幫助孩子從這些失敗中理性地分析原因,有助於他們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
2。讓孩子有成功合作的體驗。成功合作的體驗是強化孩子的合作意識,養成合作習慣的持久的內部刺激物。它使孩子們在沒有大人督促,沒有規則要求的情況下,因為能夠預見到美好的前景而持續地參與合作。需要指出的是,成功合作不是一定要達成現實的目標。儘管有的合作最終還是失敗了,但合作的過程是令人愉快的,參與者都已經盡力而為,從客觀上說大家其實都有所收穫,這樣的合作仍然是成功合作。
3。教會孩子參與合作的技能。合作,意味著參與者的個性要服從集體的“共性”,意味著參與者必須約束自己的表現欲以求得整體“合力”的最大化。合作需要有愛心的付出,需要犧牲精神,還需要人際交往的技能。如果缺乏這些素質,合作便是不愉快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在合作中的參與者如果各自心懷區域性利益,不願意儘自己的那一份義務,那麼必定不能達成現實的目標,更談不上成功合作。
4。讓孩子學會悅納別人。所謂悅納別人,是指自己從內心深處真正願意接受別人。從實質上講,合作是雙方長處的珠聯壁合,也是雙方短處的相互遏制,只有欣賞對方的長處,合作才會有真正的動力和基礎。
培養孩子做人方面的好習慣(16)
寬容別人的習慣
要教會孩子如何為人處事,首先就要教會孩子理解和寬容。學會理解他人的難處,學會寬容別人的過失,並把這種理解和寬容轉化為內在的認知習慣,是兒童的愛心形成的認識基礎。一個善於體諒他人,對生活保持寬容態度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
作為家長,你能夠做到寬容和善於理解他人嗎?如果做不到,你就必須嘗試著改變自己。因為這樣的改變不僅對你來說很必要,而且對於你子女的成長,意義更加深遠。孩子可能因為父母的苛刻而變得不能理解和寬容父母,這是家長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王林有一天對媽媽說,他有些討厭學校裡看腳踏車棚的臨時工黃大爺。聽王林這麼說,媽媽感到詫異。小林平常是一個為人和藹、彬彬有禮的孩子,怎麼會指責一個老人?於是問他為什麼。他告訴媽媽,這個黃大爺脾氣一點也不好,有好幾次跟他打招呼,他根本不理睬。“這還不是最主要的,”王林說,“他對工作一點也不負責任。任何人在上班時間都不能擅離職守,可是他卻常常把腳踏車棚的鐵門一鎖,便連個人影也找不著了。前天,我因為生病請假提前回家,到處去找他開車柵門,你猜是在哪裡把他找到的?在他寢室的被窩裡!他竟然跑回去睡懶覺了。我當時氣得真想寫信把這事反映給校長。媽媽,我能這樣做嗎?”
看著稚氣的王林,媽媽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該怎樣教育這個孩子呢?
“林林,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恐怕不能這麼做。你的心情我理解,你是在想,如果一個人不能勝任他的工作,那麼就應該離開這個崗位,這對別人也有好處。可是你知道嗎,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都可能有失職的時候。聽說,這位黃大爺為你們的學校工作了三十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他沒有兒女,前年老伴患食道癌過世了,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很不好,右邊的耳朵已經失聰了。學校之所以還在聘用他,就是考慮到他沒有其他生活來源。他現在是老了,體力也不行了,不過,他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樂於幫助別人的人。林林,你想想,如果學校把他辭退了,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呢?”
王林良久沒有吭聲,他低著頭,臉上帶著愧疚。最後他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對這位黃大爺沒有做到應有的寬容,是因為我不瞭解他的情況,差一點感情用事。媽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