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回事,但知道了是否能“做到”是另一回事。這中間必須架起一座橋,這橋便是習慣。
那麼習慣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呢?
美國科學家曾發現,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的時間,果真如此,從效率角度分析,習慣應該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了,因為你一旦養成某個習慣,就意味著你將終身享用它帶來的好處。
正如奧格?曼狄諾所說:“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野,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除惡習,養成好習慣呢?
一靠制度約束,二靠自己的努力和決心。在養成好習慣,去除壞習慣的初期必須靠制度的強制作用進行約束。
每個人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這種習慣是經過父母或他人的數次強制和糾正才得以養成;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美名,市民的自律習慣更是讓人稱歎,但你可知道,當時這些習慣的培養甚至動用了警察、監獄等國家機器來強制!
所以,“強制出習慣”是個不折不扣的真理!
好習慣的養成,除了靠制度的約束、教育的陶冶外,還要依靠自己的決心和勇氣。
而決心和勇氣何來呢?
這又不得不歸結於文化了。在一個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中,你總睡懶覺於心何忍?在一個團結合作的文化氛圍中,你總自以為是、目中無人何以立足?在一個開拓創新的文化氛圍中,你總唯唯諾諾、人云亦云何以發展?
所以,文化是一種更為強大的自然整合力,它超越了制度的強制力、超越了習慣的戀舊性,它強大得無需再強調或者強制,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每個人的心理和精神,從而最終成為一種自覺的群體意識。
當然任何一種習慣的培養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因此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漸變到突變的原則。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6發現馬太效應的原點(1)
一個人要想超越馬太效應走向成功,必須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有一句古老的猶太諺語說:“積沙成塔,集腋成裘。”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待財富最重要的就是“累積”。
積沙成塔的藝術
很多人的“資產”都是累積而來的,大富豪的錢是累積而來,大將軍的戰功是累積而來,大學者的學問是累積而來,大作家的著作是累積而來……誰見過“一下子”就有那麼多“資產”的人(因中獎而一夕之間發大財的人是例外)?
因此,累積是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的必然過程,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如果你能好好運用“累積法”,經過一段時間後,必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積累的過程是瑣碎的,但結果卻是驚人的。如以抽菸為例,你更可以瞭解“累積法”力量的可怕:一個有10年煙齡的老煙槍,平均一天一包煙,你算算看,10年來他抽了多少支菸?這也是累積來的。
當你下決心開始積累你的資源時,必須記住以下三點:
——不求快:因為“求快”就會造成對自己的壓力,欲速則不達。
——不求多:因為“求多”會讓自己無力承擔,喪失累積的勇氣,反而不如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好。
——不中斷:因為一旦中斷,會影響累積的效果和意志,功虧一簣。
那麼,該累積什麼資產呢?
首先是金錢。金錢是生活的根本,但個人一生中發財的機會只有那麼幾次,平常還是要靠一分一毫地賺,一分一毫地存,面對漫長的未來,你應好好累積你的金錢,能累積一千就累積一千,能累積一萬就累積一萬,“大富由天,小富由儉”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