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機械化架橋能力,順利渡過湘江,兵鋒直指長沙!
第141章 長沙會戰(2)
想像中讓人熱血沸騰的坦克大戰、裝甲對決,在真實的中華戰場上,並沒有那麼精彩,甚至是有些……索然無味。
倒是在河網密佈,大河過萬的芙蓉國,想將大叢集的裝甲從容展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近衛軍團後勤保障部隊也是長期受到陛下的重視,近衛軍團各部隊的組建一直是以戰鬥人員和工程人員一比一的比例來徵召,基地中的各種工程車輛更是應有盡有。這曾讓盟軍司令部中重慶方面的軍官目瞪口呆,也深刻理解了漢皇曾說過的“打仗打的是經濟、是後勤”這句話——一個裝甲的補濟保障,足足頂得上兩個步兵軍的後勤。
近衛一師與日本第三戰車師團的裝甲對決發生在號稱湖南煤城、湘蓮之鄉的譚家山一帶。為避開泥濘的水田區,霍路為近衛一師選擇的路線是沿衡山山腳一路北上,渡漣水、繞湘潭,順著湘江西岸直插嶽麓,威脅長沙。負責保護其側翼的部隊是幽州軍團第25師,在增城之戰中,幽州軍26師幾乎被打殘,原地修整,並在重慶國民政府的幫助下,就在補充兵員。這讓王以哲笑稱:我們是唯一一支在國外打仗還可以就地補充的部隊;我們是唯一一支非委員長嫡系,但卻讓重慶主動補充兵員的部隊。
葉知秋對此微微一笑,王以哲冒出點怪話也是正常的,西安政變前,東北軍跟著張少帥入關就是一群后娘養的孩子,軍餉都發不全,更不用說裝備和人員補充了。甚至,委員長曾有數次命令干將陳誠佈置武力解決東北軍,最後雖都未執行,但足見其對東北軍的忌憚。
王以哲如此笑談重慶幫幽州軍補充兵員之事,目光還是太過狹隘,陛下評價東北軍“一流身板、二流勇氣、三流素養、鬍子作風、女人之見”還真是恰當。
委員長是個高人,對於盟軍登陸中華,是既歡迎又害怕,深怕狼未打走,虎又進門。陛下看穿了老蔣的矛盾心理,所以接收香港時,派的是以白人為主的幷州軍團,而不是一心請戰的幽州軍團。無非就是想給委員長吃個定心丸:你謀你的“攘外必先安內”,我打我的小鬼子。
但鍾義還是小看了中華國內的抗日浪潮,尤其是漢軍登陸以後,“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呼聲越來越高,連國民政府內部許多高階將領也對委員長的政策開始不滿。所以,委員不得不傾全力,派出自己的嫡系看家部隊加入會戰,在湘北、在贛西打得精彩的幾乎全是德械師——小鬍子對漢皇的示好,居然都便宜了委員長,這不得不說也是個讓人啼笑皆非的事。
但不論德國援助再多,委員長也不敢私自答應與其結盟,這中華的事,敢點頭決斷的人,在南半球呢!
譚家山,湘潭以南五十公里的一個小鎮,盛產煤炭、耐火泥、石灰石等地下資源。也因為煤礦眾多,道路情況是整個湘潭市最好的地區。
後世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亞太戰區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發生於此而聞名。
相對於北線****數十萬人的進攻,日軍更看重的還是南線漢軍裝甲洪流。光近衛一師就有近千輛坦克和差不多同等數量的裝甲車,在島國矮子們看來,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土豪呀!要是中華也有如此裝甲力量,打死也不敢發動侵華戰爭!
還有那規模更龐大的77裝甲軍,雖說是一群關東軍的手下敗將,可如今人家鳥槍換炮,實力當然不可再與九一八事變時同日而語。
長沙南線日軍總指揮崗村寧次中將,被日本大本營認為無論在統率或是作戰方面都是罕見的名將,“兼備明智、卓見、果斷、意志堅強等品質”,在日本陸軍中率先實施裝甲力量空地聯合突破,深受裕仁天皇的賞識。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心中縱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