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的書,線裝書都太破,但近代文學的初版本常可在此撿漏。L君為國內友人買了十餘本,勻給我一冊山口誓子的《街道筋》,昭和二十四年(1949年)萬里閣初版本,裝幀典雅,文筆優美,頗堪賞玩。

10月5日星期五晴

大阪為了解決交通堵塞問題,將每星期五定為“非私家車日”,賣一種600日元的“一日乘車券”通票,地鐵、巴士不限次數隨便坐,鼓勵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我在日本橋站買上一張,乘至內森町,從5號出口上地面,順天神橋商店街找到天牛書店分店,時間尚早,還未開門。見旁邊告示板上貼一廣告,說自4號到9號在天滿宮開“天神古本祭”,當即掉頭去天滿宮,走十分鐘就到了。古色古香的寺院內,搭起了十幾個涼棚,各書店設攤售書。這書市是大阪古書研究會主辦的,今年已是第4屆。拍照數張,而後瀏覽各攤,好書不少,但價高買不起。角上設了百元均一區,無棚,臺上密密麻麻的書僅露書脊,這裡的人略多些,但比國內清靜多了。埋頭仔細搜過,一下子挑出32本,搬到鋪了紅氈的矮凳上,邊休息,邊再取捨一遍。猶豫再三,哪本都無法割愛,只好花3200日元全部買下,其中有國內出版的中文書15冊:上海書店1982年版“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倭變事略》等12本、《古籍版本鑑定叢談》、《張子正蒙注》、《中國古代書籍史》等,另有一冊東大東洋學文獻中心編的《山西票號資料·書簡篇(一)》,餘者是些出版、文化比較方面的雜書。

此行收穫很大,得書兩大包,但也有遺珠之恨:中華書局出的《南海地名集釋》嫌重未購;《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只賣百元,慪氣未買;東大文獻中心編的《郁達夫研究資料》(上、下)因一念之差放棄,事後悔極,應當買下送朋友。

濟南買書的回憶(1)

雨之燭�發帖時間:2003�06�0710∶51∶00

我總覺得濟南不是淘書的理想之地。新書上市晚,常常訊息釋出很久了,書店裡卻見不到,心裡著急,只得郵購先睹為快。舊書更不用說了,英雄山文化市場徒有虛名,以暢銷書、學習輔導及生活類等新書居多,難得有幾本好舊書。真讓人羨慕煞北京人和上海人,有琉璃廠、潘家園和福州路、文廟可去。

不過平心而論,徘徊於濟南這麼年,還是買到了一些喜愛的書,畢竟我的大部分書都是從濟南的各處書店裡和書攤上淘來的。

80年代初,我讀書的學校門口東面一度有一個書攤,攤不大,但書的品位很高,比如大部頭的《十三經注疏》,這在當時的其他書攤是很少見的。攤主是位獨臂的中年人,讓我多少有些神秘感和畏懼感。我從他那買過《長生殿》、《唐詩三百首註疏》、《詩畫舫》、《中國當代遊記選》等,可惜那時很窮,沒錢多買,有時不買,也常去翻翻這本,看看那本。那時節,書店和書攤是不大允許只看不買的,往往才翻幾頁,就被禁止甚至被訓斥,他也不例外。可不知怎的,他好像從來沒阻止過我,反而常和我聊幾句。這讓我增加了對他的好感。交談中,我覺得他是有一定學識的人,也感覺他有不平常的經歷,很想問問,又覺得太唐突,就沒有問。可有一天他的書攤突然不見了,而且再也沒有出現。時至今日,我還常常想起他,不知道他現在以什麼為生,也許過上好日子了吧。

畢業後常去的書攤是南門橋頭的護城河邊上,有書也有雜誌,內容五花八門。我常去買《知音》和《美化生活》,也曾躲在一邊翻看“少女失身”、“人生案例”之類的內容。但我也在此買過一些嚴肅的書,比如《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悲劇的誕生》等,印象比較深的是買過一本《性知識手冊》(一元五角一本),那時人們不好意思說性,以“一塊半”代稱之。我放下一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