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待魏國霸業衰退後,白狄人又趁機復國,盡復其地,並且在齊燕的支援下再次強盛起來,成為了趙國的心腹大患。

中山國幾經興衰,其族人的頑強由此可見一斑。

區別於樓煩和林胡這些也和中原緊密相連的遊牧部落,白狄人並沒有像他們的同族胡人那樣保持著遊牧特色,而是心甘情願的融入了華夏文明。白狄人放棄了自己的語言,學習中原的文字和禮儀制度,甚至開始築長城防備趙國的進攻。牧民們則放下了馬鞭,拋棄了羊群,而是揮起了鋤頭和中原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令人稱奇的是蠻夷所建的中山國卻有著極其發達的冶鐵技術,當各國的軍隊還大多在採用青銅武器和粗劣的皮甲時,中山國計程車兵就已經大量裝備了鐵製兵器和鎧甲,以步兵之強聞名中原。

經過了數百年的蛻變,中山國已經和華夏諸侯國並無差異了,說著一樣的語言寫著一樣的文字,禮儀制度皆無差異。於是在河北便出現了這麼奇怪的一幕,繼承至晉國的正宗華夏之國趙國的軍隊騎著如飛戰馬,穿著胡服張弓射箭,像極了胡人。而本該屬於胡人一支的中山國人卻穿上了重重的鐵甲,駕駛著笨重的戰車,沿襲了中原諸國傳統的車兵+步兵的作戰方式。

中山人來自草原遊牧民族勇武剽悍的性格早已在這醉人的美酒和安逸的生活中漸漸消磨光了,他們的國君不思進取,他們的官吏肚滿腸肥,他們的族人早已不習騎射。惟獨沒有改變的只有中山國人骨子裡的頑強和執著,即便是在被魏國滅國數十年後仍然不折不饒的復國成功,而今在強盛趙國幾十年的打壓下卻始終不肯低頭。

這也是主父為什麼誓要將中山國徹底消滅的原因,只有將白狄人的血脈徹底融入到趙人血脈中,才能讓他們放棄故國,心甘情願的成為趙國的一員。

趙國在經過胡服騎射迅速強大後,趙雍在他為趙王的二十一年時分五路大舉進攻中山國。牛翦軍進攻中山西部,趙希軍出代郡進攻中山北部,趙章軍出河東,稽胡楚出石城,主父則親領大軍出邯鄲。五路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直接在中山的都城靈壽下會師。趙軍的強勢讓當時的齊魏震動,於是便在趙國南部佈置重兵強勢干涉,主父為了避免兩線作戰,這才退軍回師。但經過此役中山已經元氣大傷,國土損失大半,從此一蹶不振,不再復當年強盛之勢。

如今中山除了國都靈壽外,尚有縞城、石邑、封龍、東桓四座重鎮,兼有丹丘、華陽一東一西兩座關隘。地不過百里,民不過五十萬,已經徹底淪為彈丸小國。

在面對趙國即將來臨的大軍進攻,到了生死關頭的中山國上下齊心,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戰時軍制,所有的青壯皆披上了戰甲上城守衛,共得大軍十萬,分守五城二關。

趙章這幾月來的騎兵騷擾戰術頗為成功,讓整個中山國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為了避免被趙國的騎兵擄掠走人口和糧草,中山王易尚不得不放棄了城外的村莊,將人口和糧草搬入了有高大城牆庇佑的城池。而如今正處春耕時期,城外田地需要耕作才能產出糧食,若是錯過了耕種時機來年必會鬧饑荒。所以易尚此舉無疑是飲鴆止渴,但卻也已經顧不上了,唯有指望多支撐一段時間,以拖住趙國換來齊國等國的干預,以此躲過滅國之禍。

縞城、石邑地處中山南部,與趙國接壤,是趙國進入中山的南大門。這兩座城池相隔不過數里,遙相呼應互為犄角。趙軍要緊逼國都靈壽,則必須先攻下這兩座重鎮方可長驅直入,否則城中的中山軍隨時可以出城襲擾趙軍糧道和後勤,令趙軍不攻自破。

但若是輕騎突入,便沒有了這麼多講究。趙信一部百餘軍馬趁著夜色悄悄繞過縞城城下,進入了中山的腹地。

這次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