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
秦朝時浙江一省屬會稽郡,於餘杭一帶的靈隱山下築城為治所,取名錢唐,錢唐這個名字一用千年,一直到了隋朝的時候,隋文帝楊堅廢郡為州,杭州這個名字才第一次進入史冊,並在鳳凰山下,西湖邊上依山建城,周長三十里九十步,這便是杭州城的雛形。
秦朝時的錢唐靠近錢唐江,江水進入吳山和寶石山之間,形成一個小的江灣,到了漢朝時,因為沖積的作用,錢塘江中的沙子在江灣入口處沉積,滄海變桑田,把這塊小江灣與大江隔絕,從此形成一個內湖,這就是西湖的起源。
此後隋朝大將楊素在平定江南叛亂時疏通了江南運河,從江南鎮江起,到杭州的拱宸橋為止,共八百多里,後來隋煬帝楊廣即位,開鑿大運河,而杭州就成為了大運河的,有了這發達的航運通道,杭州一下子從以前的偏僻荒涼之地變成了江南的重鎮,戶口也從建城時的一萬五千多戶開始逐年增加。
有唐一代,杭州這裡置杭州郡,治所又遷回錢唐,為了避國諱,錢唐改名為錢塘,直到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可是這百餘年的亂世中,杭州卻保持了難得的安寧,歸吳越國管轄,歷經三帝八十五年的統治,正如歐陽修所言“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吳越王錢鏐在原來的隋時鳳凰山杭州城的基礎上,大規模地加以擴建和改進,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到江干,向東到寶石山,形狀若腰鼓,因此杭州城也有腰鼓城之稱。
在五代時期,幾代吳越王引西湖水作為杭州的護城河,而在錢塘江邊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塘海灘,疏通河道,以絕錢塘江水患。
進入北宋之後。杭州迎來了史上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全城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有宋一代,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帶有海水鹽味的井水不再入市。民飲稱便。
靖康之後。北宋滅亡,宋廷南遷,即為南宋,定都杭州,改名臨安,這是杭州歷史上第二次成為一國首都,人口也經歷了爆炸性地大發展,居民增到百萬以上。成為江南第一大城,而發達的貿易和方便的水運也使這裡成為天下的經濟。文化中心,文人騷客,商販走卒絡繹不絕。
到了明代的時候,杭州成為浙江省布政司治所,元代時長年未經疏浚,以至湮沒的西湖也得到了大規模的整治,重新變得水質清澈,風景如畫。而以絲綢業為主的杭州的手工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由於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農田極少,因此自古以來都是大規模地養蠶紡絲,現在的杭州有著數十家大小的絲綢作枋,幾千架紡機,每年都會產出源源不斷的絲綢,吸引著來自天南海北,甚至是海外的客商們。
天狼此時就打扮成了一個商人的模樣,穿著繕絲衣服,頭戴逍遙巾,戴著一張白淨人皮面具,兩抹勾須,正坐在西湖邊的一家酒樓裡的二樓雅座,面前擺著一壺小酒,兩盤小菜,一邊小酌,一邊看著外面的美景,湖面上清涼的風透過二樓的視窗拂過,說不出的愜意。
可是天狼卻並不是很喜歡這座城市的氣氛,這裡繁華,商業發達,紅男綠女們滿城滿街都是,就是現在這九月時節,結伴來西湖遊玩的公子小姐們也是比比皆是,湖岸兩側到處都是一個個的小攤位,江南的各種名小吃在這裡都能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