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鄭芝龍便算是沒了主意了,於是鄭芝龍立即召集他麾下的人等,商議此事該如何處置。
出了這等大事,對於鄭芝龍一系的人來說,無疑讓所有人都亂了分寸,雖然他們也大多知道,鄭芝龍眼下正在和大中朝商議接受大中朝招撫之事,有人便提議,既然現在紹武帝逃離了福建,他們便已經沒有了明朝的官身,與其兩邊受夾板氣,倒不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現在就投順大中朝拉倒。
但是也有人認為,現在他們投順大中朝,還為時過早,畢竟大中朝尚未給他們鄭軍今後的地位以及身份一個明確的答覆,現如今便急於投順大中朝,很顯然不是上策,現如今雖然紹武帝已經逃離了福建,但是他們手中也並不是沒有牌打,永曆朝肯定是不願意看著他們這樣一支實力很強的兵力倒向大中朝的,所以即便是先前他們鬧得很是不快,但是隻要他們手中有兵有馬還有戰船,那麼永曆朝便不會輕易坐視他們就這麼投順大中朝的。
所以有人提議,如果想要賣出好價錢的話,現在可以先投順永曆朝,然後再跟大中朝討價還價,如果大中朝想要徹底滅掉大明的話,那麼就不得不給他們開出一個好的價錢。
鄭芝龍聽著手下這些文臣武將們的意見,一時間也有點沒了主意,本來他是想要現在就答應大中朝的條件,投順大中朝拉倒,但是因為大中皇帝肖天健不許他私養私兵,這年頭手頭有兵馬,才能腰桿硬,這本錢一旦沒的話,他鄭家就等於成了俎上之肉,只能任憑大中朝宰割了。
於是鄭芝龍思量再三之後,還是決定同時跟兩邊聯絡,先看看誰的開價高再說,就在紹武帝逃離福建之後,鄭芝龍終於在漳州息兵罷戰,並且派出了手下大員緊隨紹武帝之後,趕往了廣州府。
第一百四十五章 西北終決
新年過後肖天健並未閒著,在他的督促之下,朝中各種事務都在迅速的推進,各部各司其職之下,使得轄域之內的各種事務都在齊頭並進,之前大明朝推行的各種攤派盡數被大中朝廢止。
如此一來,各地百姓的負擔便大幅度的降低下來,而且隨著土地逐步的回到農民的手中之後,農民對於今後的日子也有了盼頭,誰還願意繼續提著腦袋幹事呀!於是各地的局勢也就隨之開始平穩了下來。
當然也不能說局勢一下子就可以恢復到國泰民安的狀態,畢竟每每改朝換代,總是有一些效忠於舊朝的人,不甘心就這麼向新朝俯首帖耳,所以很多地方還有一些大明朝的愚忠,在想盡辦法糾集人眾和大中朝作對,想要再次恢復大明的統治。
但是對於大中朝來說,這些地方上的反抗勢力已經是不足為患,基本上已經無法再動搖大中朝的統治了,在一道道撫民的政策推行下去之後,願意跟著那些大明愚忠鬧事的人也越來越少,主要也就是一些因為大中朝的建立,毀損到他們個人利益的一些地主以及舊官吏和官軍在各地折騰。
對於這些人,肖天健狠下了心,令各地駐軍給予強力鎮壓,亂世用重典,為了大中朝今後的安寧,一些不肯老實下來的人,就必須要清除掉,所以各地駐軍對於這種抵抗,都採取了高壓手段,一手撫一手剿,接受招安也就罷了,但是隻要有人不接受招安,那麼等待他們的便只有凜冽的打擊,許多人為此掉了腦袋,甚至於是滿門盡滅,但是對於肖天健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所必須要付出的鮮血,既然他們不願意歸於大中朝的統治,那麼也唯有將他們就此抹去了。
而朝中諸臣對於肖天健的這種狠辣手段,有些人不太贊同,但是肖天健也不跟他們多說什麼,現如今大中朝是他的一言堂,有人反對那麼就不要再在大中朝為官,為此一批官員為此也丟了官職,被趕回家種田去了,如此一來,朝中反對的聲音也就此被肖天健壓制了下去。
天元二年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