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的身軀倒在地上,還不及那柄劍噹嘟一聲摔在地上那般沉重有份量……
月亮沉落了,黎明前又黑暗、又沉寂、又極寒冷,楚漢兩方的陣地都沉睡了。有一支八百人的騎兵,輕輕地輕輕地用包裹著的馬蹄踏著遍地嚴霜,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破了劉邦的四面埋伏,衝出了包圍圈。
第二天早晨,劉邦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跑了,更為令人驚訝和感嘆的是,項羽是帶著虞美人的屍體突圍的。真不枉自這位美人,如此鍾情於這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併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
後來,人們會在不少名勝之地,看到修得十分精美的虞美人墓,其實那都是無聊地附庸風雅。據說,兩千多年後,定遠縣的一個生產隊的農民,在地裡挖到一座十分粗糙簡陋的墓穴,除了屍骨之外,只有一塊粗糙的石頭上,刻下了“虞美人之墓”的樸拙字跡。這就可以想像,項羽帶著虞美人的屍體逃出重圍之後,簡單的也是深情地將她葬在了這裡,以避免勝利者的凌辱。這遠比那些宏偉壯麗的皇家墓地,更為真摯可貴,更加充滿了深情。
令項羽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他覺得自己如此威武無敵,卻不能戰勝他的對手。其實他做夢也未曾想到,昨夜的四面楚歌,正是張良精心導演的一場心理戰和精神戰,也許這也是中國和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兩軍決戰,還不僅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士兵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力量的較量。絕沒有精神崩潰和心理衰竭計程車兵,還可能有良好的戰鬥力。在那個靜靜的寒夜裡,實際上仍在進行一場戰爭,那是心理戰和精神戰。
俗話說,人上一百,五類俱全。張良讓每隻部隊裡尋找出生在楚國,而又能唱楚國民歌和吹奏楚國民間樂曲的人。這些人被選拔和集中起來以後,再經過幾天的訓練,昨夜他們就被派遣到包圍楚軍營地的最前沿。三人一堆,五人一夥,環繞在楚軍四周。等到夜深人靜時,他們就在軍營邊熊熊的篝火旁,放聲高唱起了楚國民歌,吹奏起楚國的民間樂曲。此起彼伏,婉轉悠揚。一時間讓人感到,這裡不是兩軍對峙的戰場,這裡也不再充滿血腥的屠殺和殊死的較量,而是一派和平景象,曲聲嫋嫋,歌聲悠悠,那般令人陶醉。
就是這隻只民謠、曲曲小調,吹起了楚兵的相思,吹出了楚兵的熱淚。連年征戰不休,家鄉的田野已經荒蕪了,家鄉的老父老母嗷嗷待哺,家鄉的妻子兒女含淚望歸……
從此,四面楚歌成了英雄末路、身陷絕境的象徵。
就這樣,項羽率八百餘騎垓下突圍,到了渡淮的時候,能跟上的只有百來人了。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就只剩下28騎了,待到突破漢軍重圍,預定到山的東邊三個地方會合時,又死了兩個人,僅剩26人。最後在烏江邊遇亭長用渡船接他過江東時,項羽無顏見江東父東,一位末路英雄和他的26個士卒,就這般走向了最後的絕路……
半個月後,在魯地的谷城(今山東東阿),一座山坡上壘起了一座巨大的墳墓,墓前的石碑上鐫刻著“魯公之墓”。
這就是那位末路英雄的安息處。
記得楚懷王最初分封時,就分封項羽為魯公。項羽被殺後,所有的楚地都歸降了漢,唯獨只有魯不肯降。劉邦憤怒了,如今他已統領天下大兵,隨便踏平魯地。難道說一個小小的魯,還敢與漢王劉邦抗衡和較量?
張良規勸他說:“魯國是孔丘故國,乃是禮儀之邦,漢王應當安撫為要。更何況今後天下一統了,更需要以仁義治天下,而不是像暴秦那樣嚴刑峻法。”
於是,劉邦念其為守禮儀的國家,便命令將項羽的首級讓魯地的父老鄉親觀看,他們看見項羽果真已死,才投降了。
天下初定,張良向劉邦建議,為了安定人心,顯示你的寬大和仁德,同時又曾與項羽共同起兵反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