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弄來已經有兩個月了,一直沒理會他們,目的是壓一壓那楊子榮身上那文人特有的酸腐之氣,誰想這楊家老太爺比兒子還迂腐。
“一家子蠢人,滿腦子愚忠,總說什麼忠臣不事二主,他們也不想想,萬公子是什麼人,用他們這些蠢貨來事?”劉夫人比萬磊還生氣,因為她負責做楊家的思想工作,可是這楊家是典型的二愣子,油鹽不進,劉夫人好說歹說,都沒法請楊子榮去出版社幫忙編書,甚至連他們那幾個小兒子小女兒都不肯去上學,劉夫人的思想工作一直毫無進展。
“這姓楊的真是茅廁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早知如此,當初就該一刀把他砍了扔海里去喂王八。”一個精忠衛憤憤不平地說道,他跟隨萬磊日久,自然知道萬磊為了收伏這個書呆子,已經仁至義盡了,不過從現在看來,目標難以達成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們先進去瞧瞧。”萬磊卻是一臉平靜,邁步就進了楊宅。
第233章 融合(四)
征服一個地區容易,征服這個地區的人心就難上加難。明朝自奉華夏正朔,自以為中華正統,不過建國三十多年來,各地照樣叛亂頻發,這除了明朝施政不當之外,也因舊勢力容易死灰復燃。
大一統的明朝尚且不能盡收人心,萬磊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領導的新興政權肯定會遭到很多敵對勢力的反對,他也不奢望得到每一個人的支援,只是盡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陣營中來。
在開展**工作上,小百姓的思想工作是最容易做的,他們一般只關心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誰能讓他們安居樂業,他們就跟誰混。難搞定的是士紳階層,這些人有文化有地位,在明朝混得也不錯,總體上是傾向於忠於明朝的。
而且帝制在中原已經實施了一千六百多年,特別是儒家思想獲得正統地位之後,整個思想界就成了帝制的忠實維護者,儒學成了帝王鉗制學者文人的工具,儒家培養出來的人才,骨子裡打上了忠君的烙印。
按說屬下忠於君上本並不是什麼壞事,不過儒家宣揚的那一套忠君思想已經變質,越來越偏離孔孟之道,特別是宋朝理學,更是成為遏制人性發展的劊子手,到了明朝,程朱理學被明太祖推崇倍致,成了明朝官方正統學說,朝廷上幾乎每一個文官都是這一學說的門徒。
而理學首重綱常倫理,忠君孝親男尊女卑,接受了這些教條的明朝官員和學子們,思想大多保守僵化,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崇尚氣節卻不知變通,具體的表現就是:認死理!
作為科舉印出來的優秀模版,楊子榮也是這樣一個認死理的人,腦子裡只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卻不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本意是什麼。萬磊進了楊宅,他與家人都視若無睹,儼然把萬磊當成是千古罪人一般看了。
萬磊倒也不生氣,只是微笑著拿出一包糖,衝楊子榮的兒子招招手,那小童看著那紅紅的糖果,自然經不住誘惑,想過來卻被他母親給拉了回去,還被重重地打手板,那張小臉盡是委屈,差點沒哭出來。
糖衣攻勢沒起效,萬磊還是一臉淡然的笑,衝楊家小兒問道:“告訴叔叔,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
“都回房去,不可出來。”楊子榮衝家人低聲喝令道,全然不給萬磊一點面子。而楊老太爺還是昏迷不醒,女眷和小輩們自然以他為尊,不敢有一絲忤逆。
楊家人很快就從院子裡消失了,只剩下楊子榮一人背對著萬磊,兩名隨行保護的精忠衛見他如此不給萬先生面子,都氣得拳頭緊握,手指噼啪亂響。他們跟隨萬先生這麼長時間,還沒見過有誰敢這樣背對著萬先生。
那兩名精忠衛正要發飆,萬磊卻還是一副淡定的樣子,自顧自地坐到院子中的一張石椅上,對一個精忠衛道:“勞煩你去拿一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