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遭到的破壞是最為嚴重,在原子彈爆炸中心直徑約兩三公里之內的建築物,全部夷為平地,都是在核爆炸的高溫之下被毀。以外地區,則是因衝擊波而被毀的。當時統計,該市除死亡20多萬人外,受傷的也有10多萬人,都是被光輻射所殺傷,受傷後其中也陸續死了不少的人。
有很多的日本人在在廢墟中揀來的高溫熔化殘物,作為紀念品出賣。我出於好奇心,也買了幾個作紀念品。看見了鋼鐵、水泥、玻璃溶為一體變成另一種混合的物質,真是一種奇觀。可見核爆炸時溫度之高,簡直難以想象。
但是,在大城市建築物中,惟有京都和奈良兩地完好無損,未受過轟炸。這是有意儲存他們的文化古蹟嗎?據說這是經中國古建築學家粱思成教授向盟軍呼籲、要求而得幸免的。
記得在1946年7月時,《朝日畫報》復刊第一期載有一大幅面,是八開本的兩頁。該畫面是在空中鳥瞰拍攝的日本被轟炸後一片頹垣斷瓦的景像。他的標題是《國破山河在》。我因見他把杜甫這句詩真用活了,我就買了一本來欣賞。可惜未儲存好而遺失了。
日本大城市的房屋,在盟軍反攻的轟炸之下,大片大片地被炸。倖存的,凡高樓大廈,如百貨大樓、銀行、大公司、旅館等大樓,都被美軍佔用。倖存的住宅,不論是公家、私人或皇親貴族的,只要是西洋式的、上等的或稍好的,若是盟軍和盟國的官員有家屬需要住房都可以徵用,而且是無償的。如中國代表團團長的住宅,即是徵用日本農林大臣的官邸。中國駐日代表團的辦公樓,是徵用皇族有棲川親王的紀念堂。和日本內閣統計局的樓房。
據日本當時的統計,在空襲中被燒燬的房屋共有975萬多戶。因此各地巡返的日本僑民,有幾百萬人無房居住。大部份人被迫遷到小城市或農村擠住。當時在東京都一間4疊半寬的小屋(約6。8平方公尺)。也要住上一家四五口人,甚至劃分時間,輪流睡覺,其居住緊張如此。
因城市住房很少,一般在東京各地的工作人員,大都住在很遠的地方,所以交通擁擠不堪。加之,當時的車輛多被炸燬,行駛的車輛也是破舊不堪車少人多,秩序也十分混亂日本人以洋蔥為主要副食品,故車中感到臭氣熏天。無論那條路線,都備有盟軍專用車輛,不管有無人乘坐,就是不準日本人上去。至於私人汽車,則早已絕跡。主要是沒有汽油。
(三)戰後日本國民衣食俱乏苦不堪言
日本國土多是由山地和丘陵組成,可耕地很少。人民生活,平時依靠外來糧食供應,戰時則大成問題。在海上運輸被盟軍封鎖之下,更為困難。日本政府在1943年時已實行糧食定量配給。到1944年後,因糧食越來越困難,所有的糧食業、餐館、食品店等一律停止營業,配給量也還漸減少。在日本投降前後,每人每天只配給大米0。2公斤。戰後在東京的飲食店幾乎絕跡,偶爾有一家麵館,並標明是代用品。至於以什麼代用因未嘗試過,故不得而知。1946年後,漸有華僑在橫濱經營飯館,但價格都很昂貴。至於糖果糕點,則根本沒有。日本人最喜愛而又離不得的白糖,過去是靠侵佔的臺灣運來。戰後縱出高價也難買到,只好以糖精為代替品。一般做工勞動的日本人在用午餐時,就是幾個土豆或一點紅薯充飢而已。因此,很多人都是面黃肌瘦,營養不良,這是長期未能食飽的緣故。
那時,東京各公園中的花圃、草坪以及居民人家的院落裡,很多人都自己種上了蔬菜薯類作物。動物園的動物,由於無飼料,獅子、老虎以及其他動物都被殺來吃了。
1945年,美軍初到日本不久,盟軍總部令日本政府徵用日本的勞力若干名為美軍服務。其中15至17歲的少男千餘人。18至至20歲的少女千餘人。工資由日本政府付給,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