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義昌軍、滄州。
義昌軍前期為橫海軍,後為滄景鎮,最後又號為義昌軍。
開元十三年,滄州置橫海軍使。為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轄下九軍之一,有兵六千,隸滄、德、棣三州。轄境屢有變動,但較長時間領有滄、景、德、棣四州,約在後世河北馬廠減河以南,運河以東,山東浦津路線以東,黃河以北及博興縣北部地區。
安史之亂後,因為位在河北三鎮之間,因此是三鎮競相競爭的目標。同時由於三鎮間相互的混戰不斷。滄、德、棣各州歸屬不定。先後歸屬於成德、魏博、淄青各鎮。
在李璟崛起掌控淄青鎮之前,幽州盧龍軍、滄景義昌軍、淄青平盧軍都建有水軍。其中以淄青鎮水軍最強。李璟也正是依靠水軍起家。
到如今,李璟的水軍擁有強大的四軍兩萬人馬,大小戰艦數百。而幽州鎮的水軍完全被李璟擊潰奪取,義昌軍雖然還有水營建制,但遼海完全為李璟所掌控,其水師也因為軍費不足,名存實亡。
做為河北藩鎮之一,與河朔三鎮相比,義昌鎮太弱了,百餘年來,被諸鎮輪流掠奪侵佔,雖然到如今還能保持著一個藩鎮建制,但實力卻屬於天下諸鎮中最弱的藩鎮之一,全部兵力只有六千人,其中還包括那支只剩下了一千人的水軍,陸上兵馬五千,一個偌大的藩鎮,連一支騎兵部隊都沒有。
說起來,義昌軍擁有滄、德、棣三州,東臨大海,周圍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又緊鄰黃河和北運河,有農田海鹽運輸之利,舟車便利,轉運方便,處於水陸要衝。
但實際上,義昌軍不但弱,而且窮。滄州更是最容易出災民的方。
由於其地盤東面緊靠大海,南面依黃河,與其接壤的四個鎮,正是大唐極強的四個藩鎮,盧龍、成德、魏博、淄青。處於強敵環伺之下,義昌軍便永遠難成氣候。
河北三強鎮,加上如今的義成軍,四叛鎮,盧龍鎮原本北據燕山,西倚太行,依靠山海關、盧龍塞、軍都關這幾道關口,極為穩固。佔據著河北的最高形勢。
而義武軍從成德軍中分出,掌控著飛狐、薄陰這條連線大同盆地的要道,地位依然十分堅險。
成德軍雖然幾次叛亂後地盤越來越小,但其掌握的鎮、趙、深、翼之地,卻是整個河北最為重要之地,溝通南北,且據井陘可直通河東太原,甚至可以經河東過蒲阪直入關中。
魏博鎮則據守著河北門戶,前依黃河,後阻漳水,據守河北南面門戶,又有太行陘道可溝通上黨澤潞之地。
可以說,河北三鎮能割據百餘年,每一鎮都佔據了極為險要的形勝地勢,相互聯合,完全將朝廷的兵馬擋在河東和河南。而眼下黃巢殺入河南,河北三鎮便立即開始四面出擊。
而處於河北之地,又實力最弱的義昌軍,立即成為了成德軍的目標。
李璟要從河北南下,如果只是透過河北南下,而不是要攻打河北,那麼借道滄、棣、德自然是最佳路線。不過現在成德軍殺入了義昌軍,李璟便面臨著要與成德軍先爭奪義昌的首要問題。
正因此,李璟此次調八萬兵馬南下,出動的正是最利於在華北大平原上作戰的騎兵部隊。
八萬兵馬十六個軍,其中騎兵部隊就足足十二個軍。
金甲勝捷軍、銀槍郊節軍、黑旗軍、控鶴軍四支老牌精銳騎兵部隊中,銀槍郊節軍駐守登州、控鶴軍駐守遼陽外,剩下的金甲勝捷軍和黑旗軍兩支王牌騎兵部隊都在此次南下序列。
除此外,李璟這次更將新組建的八支騎兵部隊全部調動南下。
武騎軍、屯騎軍、驍騎軍、遊騎軍、飛騎軍、旅騎軍、雲騎尉、羽騎軍,八軍四萬騎兵,全部南下。
南下十六軍。騎兵就佔了十軍。
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