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裝備、訓練、休整,整編出野戰軍。
不同於其他軍區,眼下30萬人的部隊,來自於多個地方。冀中、山東、蘇中、冀北、冀東、晉北等等。
隸屬於不同人指揮,各自的脾氣秉性難訓。
根本沒有所謂的野戰軍,必須擰出一股繩,才有可能跟國軍的主力碰一碰。
劃分4大軍區,下邊又有多個二三級軍區,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地方,打造出一支野戰軍出來。
丁偉沒拒絕,只提了一個要求,把孔捷的團再調過來。
老孔這傢伙把家底全扔在了冀南、豫北,只帶了老班底跑到東北來。
該說他憨厚聽話,還是該說他傻呢。
以孔捷的能力,當一個縱隊司令綽綽有餘,畢竟來東北前就已經是縱隊司令了。
這位老戰友的性格,適合帶更多的部隊,治兵能力強,打仗穩重。
以前八路是小團作戰,遊擊作戰,鬼點子多佔盡便宜。
正兒八經的師、軍、兵團級作戰,軍紀要嚴明,執行力要強,歪點子鬼點子全都得收起來。
孔捷的性格,恰好在執行力、軍紀上拉滿了。
絕對適合作為大兵團的副手人選,配合良好的指揮,執行戰術。
作戰經驗豐富,也曾經是晉西北鐵三角呢。
當時師長把孔捷調走,拉過去開闢晉冀魯豫,丁偉還心疼了好一陣,如今兜兜轉轉,又他孃的回來了。
擺在丁偉面前一個問題,第二縱隊還編不編了。
當時第二縱隊一直空缺著,後來是牡丹江支隊、第二支隊想著合編為縱隊。
同志們發展的都比較快,趙剛在牡丹江編成縱隊,孔勇在平津地區編成縱隊。
縱隊人數不一,有的像張大彪縱隊,一口氣拉到了6萬多人。
有的像孔勇、趙剛縱隊,只有一萬出頭。
眼下拉過來6.4萬人,丁偉得考慮好好調教一下。
第一縱隊、第三縱隊保證3萬兵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在這個基礎上,兩人怎麼擴張是他們的事情。
保守一點每個縱隊4個師,保證在四五萬人就夠了。
第二縱隊還讓孔捷接管,將編入的6.4萬人編成5個師,15個團,其中3.6萬人編入孔捷麾下。
算上他帶過來的嫡系部隊,湊成4萬餘人。
第四縱隊王超兵力部隊,壓在哈城駐防,改為哈城縱隊。
第五縱隊王濤編為三個師,其麾下部隊已然足夠,這小子暴兵是一把好手,從冀北、冀東拉了不少人。
從平津地區也拉了不少人,兵力在4萬出頭。
該縱隊在通遼駐紮,從冀熱遼地區遷移過來,接手了原第四縱隊的駐防區,改編為通遼縱隊。
剩下的三個師,其中一個師編入趙剛的牡丹江縱隊下,兵力達到2.5萬餘人。
一個師編入孔勇縱隊麾下,滿編兵力2.6萬人。
手上分別是北滿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三縱隊分別是3個師的編制,其中孔捷的第二縱隊有4個師的骨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