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鋪設道路。
想要將水泥路修遍整個大乾,需要幾年的時間,不急在一時。
因而,修路的事情結束後,方修又有了新的目標——開設銀行,發行紙幣。
等打下週國後,乾國就有了大批的良田,配合上各種作物的種子,短時間內應當不會出現糧食問題。
之後再攢一波情緒值,兌換雜交水稻的種子,再想辦法弄出來化肥,糧食就更不成問題。
糧食解決後,就該想著解放生產力了。
發展工業與商業,將會是大乾之後的重點。
建立銀行,提供儲蓄服務以及貸款服務,就是方修發展工商業的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就是發行紙幣。
讀過中學歷史,都知道發行紙幣意義重大。
別的不說,當初開琉璃大會的時候,交易的最大阻礙,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等價交換物。
在諸國全都流通的等價交換物只有一種——銀子。
無論是到哪個國家,銀子都是最硬的貨幣。
問題是,銀子攜帶並不方便,交易更不方便。
商鋪裡購買商品倒還好,每一家商鋪都有專門的剪刀,專門的銀秤。
秤完以後,用剪刀將銀子剪開,留下應付的一部分,剩餘的返還。
離開了商鋪,用現銀交易就變得十分麻煩。
除此之外,還有個問題就是,一錠完整的銀子,用著用著就會變成碎銀,這個過程中,還會產生銀屑。
民間有的時候會將碎銀和銀屑重新熔鍊成銀錠,這個過程必定會有損耗,若是改用紙幣交易,這部分的損耗就可以減少。
其實。
各國如今已經有了紙幣的雛形,就是銀票。
但無論是乾國,還是燕國,吳國,周國,銀票都並非是官方的貨幣。
只是一些富商,為了便於交易,以自身的信譽為擔保,搗鼓出的玩意。
不同的商鋪,發行的銀票不同,兌換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富商都會恪守信用,只要是畫押過的銀票,隨時都能兌換成銀子。
但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有。
總歸會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傢伙,惡意欺詐,在濫發銀票之後閉門不出,攜款逃跑。
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銀票”無法兌現。
這個時候,手裡的銀票就成了一張廢紙,只能自認倒黴。
方修發行紙幣,是用大乾朝廷的信譽作為擔保,短時間內流通開來,問題不大。
關鍵在於,怎麼讓紙幣長久的存在下去,而不是像大明寶鈔一樣,沒幾十年就淪為廢紙。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這段時間,方修也讀了不少這方面的書。
知道大明寶鈔的購買力之所以下降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四個原因。
一是不控制發行量,無限制濫發。
二是沒有建立一套系統的發行紙幣的制度。
三是大明寶鈔只是依賴朝廷的信用為基礎,但沒有建立準備金制度。
四是偽鈔充斥其間,破壞了貨幣流通領域的正常秩序。
吸取這四個教訓,大乾發行的紙幣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至於具體如何做。
方修還需要時間去思考。
當然就目前而言,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就是發行紙幣,需要囤積有大量的金銀銅,作為準備金。
當然,用糧食作為準備金,同樣可行。
思慮再三。
方修還是決定囤積金銀銅等金屬。
乾國計程車紳和商賈其實還有不少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