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大喜功、喜歡張揚的某“十全老人”,也不是一個事事可以乾綱獨斷、只由一己之好的天子。
而是一個被無數眼睛盯著、隨時會被邀名賣直進諫、還沒有親政的少年天子,更是個動不動被文官圍住勸諫、一生難得出京幾次的大明天子。
假如別處都發揚簡單質樸、不擾民、不鋪張的接駕風格,唯獨揚州城大肆鋪張、極盡奢侈,那傳揚出去,他李佑好不容易攢下的一點清名豈不全完了?他李佑不是獨霸朝綱、無人敢惹的人物,到時候只怕要招惹出無數彈劾章本。
大明的正面典型是什麼樣子,是正德朝的揚州知府蔣瑤…一個在接待工作中處處不賣皇家面子的知府。
少年人生性多變,如果天子被身邊的翰林們忽悠幾下,真以為他是勞民傷財邀寵幸進是犯錯誤的,那就更加不償失了。
越想李大人越是冷汗直流,他還是要在文官集團討生活的,羅參政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做法。
其實羅參政也很鬱悶,為何干什麼事都要與李佑犯衝突?這次明明他是對的,與李佑根本沒有關係,結果也能扯到一起。
趁著李佑發呆時,羅參政鼓足最後的幾絲勇氣,揮袖道:“道不同不相與謀,賢臣不與諂徒共語,送客!”
氣勢洶洶而來的李大人黯然敗退。不得不承認,他這回太大意了,犯了驕兵必敗的錯誤。
任師爺急了,急忙將手裡的已經展開的邸報強行塞給羅參政。方才他正要給羅參政看時,李佑就闖進來了,結果羅參政沒有看成。
李佑長吁短嘆,正要出門,身後突然傳來一聲:“李大人請留步!”
轉過頭去,卻見羅參政和藹可親的向他招手,好像方才趕他走人的是另一個。這臉變得,讓擅長此道的李大人也歎為觀止。
羅大參擠出幾絲笑容,“這個,你我同城為官,乃同道中人也。”
李佑糊塗了,前一刻還是道不同不相與謀,一眨眼變成了同城為官的同道中人。果然是道可道,非常道…
任師爺小心解釋:“方才從邸報得知,楊撫臺向朝廷奏請,要將巡撫衙門移駐揚州…”
府縣同城已經三生作惡了,再跑來一個什麼都能管、許可權極大的封疆大吏,那日子更沒法過了!李佑大驚道:“這怎麼可以?”
“不錯,這怎麼可以!”羅參政猛然贊同,心中深情的呼喊道,李大人,你去幹掉他罷!
!#
shuhaige。'(m)無彈窗閱讀'
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
至於楊撫臺為何不願意在號稱“小揚州”的淮安府駐紮,而向朝廷請求移駐,這很好理解,不用說李佑也能想透。
因為今年水災的警示,為加強治河與保運兩個涉及國計民生的大政,朝廷便將楊巡撫的軍、民、河、漕四大項事務,奪去了河、漕兩項,並升一級設立河漕總督,同樣駐在位於黃淮咽喉的淮安府。搜尋最新更新盡在shuhaige。
之前鳳陽巡撫楊大人一直都是江北地區頭號大員,可現在又多出一個比巡撫品級更高的總督,還同在一城,這其中滋味實在不好受。
特別是這個總督的職權過去屬於鳳陽巡撫的,被朝廷剝奪後放在自己眼皮底下,還加了一級,怎能不讓楊撫臺尷尬萬分?
簡單地說,一山不容二虎,往深裡說,被暗貶的楊撫自丟不起那人,留在淮安府面上無光,沒臉繼續駐下去。
所以楊大人才會向朝廷奏請,要將鳳陽巡撫衙門搬離淮安府。放眼江北地區,可以移駐的好地方也只有揚州府了。或者說,比淮安府更繁華富庶的地方,也只有揚州府了。亦或可以說,也只有揚州城這樣的繁華富貴之鄉可以撫慰楊大人受傷的心靈了。
而且楊撫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