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在推杯換盞中,正菜全部上齊。
和誓按照慣例來到大廳,與每個人攀談交流幾句,聽一聽建議。
和賽迦叫住和誓,一起走到趙杯身邊。
“天師,這位就是和誓前輩。”
趙杯躬身行禮,說:
“晚輩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只覺得三生有幸。”
和誓擺手,沒有一點架子的說:
“呵呵,天師過譽。
老夫水平有限,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不知道天師對這些菜品有什麼意見沒有?”
趙杯撫了撫肚子。“若說意見,還真是有一個。”
眾人非常意外,如此好吃的菜,能有什麼意見,大家都是客套話,你還真當真了
?不知好歹!下次誰還請你吃飯,誰還給你做飯,大傻子。
和誓笑著問:“天師真有意見?不妨說來聽聽。”
“前輩。自古以來,飲食一詞不斷豐富和發展。
講究“色、香、味”俱全,兼顧“滋、養、補”等特點。
對於修行者,存活不依賴飲食,飲食的意義大打折扣。
但追求飲食的境界卻是悟道的一個切入點,亦可以成就非凡。”
趙杯回憶著以前網上搜的文章,繼續說:
“飲食不僅是對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還涉及對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餐食的服務與接待,食品的經營與管理,歸納起來飲食是一種文化。
根據我有生之年的理解,飲食文化共分為十個境界:
果腹、饕餮、聚會、宴請、養生、解饞、覓食、獵豔、約會、獨酌。”
他比劃切割的動作,說:
“如此劃分是因為飲食在滿足吃的同時,還是人們聯絡感情、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飲食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
既要滿足自己,也要滿足別人。
從學萬家菜,到做萬家飯。
真正掌握各種烹飪方法,應用於各類群體,兼顧傳承與創新,才可體會飲食真諦。”
和賽迦沒想到,趙杯除了會拍馬屁,在飲食上倒有些研究,至少聽著像那麼回事。
和誓暗歎,自己辛辛苦苦追求食之大道,明面上認同的人不知凡幾,但真正能夠理解其精髓的屈指可數。
眼前這個小子應該是同道中人,越看越喜歡。
“修行之途無窮無盡,修行的方向更是數不勝數,適合自己的未必喜歡,喜歡的未必適合自己。
我對外人說自己會堅定的沿著食之大道走下去,實際上還是有點破綻。
不過小哥的一席話,讓我倍感藉慰,彌補了不足的信心。
受教了,受教了。”
哦!喔?
圍觀的人頗為驚訝,和誓鑽營多年,竟然向一個晚輩表示謙遜,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趙杯不敢託大,趕緊放低姿態。
“前輩言重了,剛才都是我一些粗淺的理解,互為交流。”
和誓對他起了好奇心,說:
“不,不,很有道理。小哥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見識,一定有些實踐吧?”
趙杯常年在家做飯,不無得意的說:
“是啊,我從小自己做飯,有十二年了。
啊,不,一百二十多年了,擅長多種菜系。
對於飲食頗有感觸,非常喜愛。”
和誓這個歲數最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知己,碰上談得來的,比得了什麼寶貝都開心。
“哦?小哥不是略有嘗試,而是精於此道啊!
呵呵...可惜咱們認識的有些晚了。”
趙杯開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