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對社會開放,在全軍也不多見。在當地政府網站上有一段話,我不妨錄在這裡:

“該團史館於2004年10月籌建,佔地面積400多平方米,由我區區委區政府與普陀山管理局、普陀山佛教協會共同援建。館內共收錄了該部從紅軍長征時期至今370餘幅圖片和5萬多字的文字資料,客觀詳實記錄了該部自誕生於紅色蘇區以來,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的光輝歷史”。

。。

第二章 輝耀雙雄(二)

這個團史館陳列的軍史,就是老三團的軍史,若以上述所言,那豈不是紅軍團了。不過,從我的角度上看,說紅軍團那就牽強了,畢竟對紅軍團的界定,軍隊有關部門肯定是有“槓槓”的,何況二十二軍也從來沒有此說,我想這不過是一些“秀才”之作。

雖然,我以為老三團與紅軍團還不能劃等號,但這個團與紅四方面軍確實又有割捨不斷的血脈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支有紅軍基礎的部隊上發展起來的團隊。這支有紅軍基礎的部隊就是八路軍一二九師的津浦支隊。

1938年3月,八路軍一二九師組建津浦支隊,支隊長孫繼先,政委王育民(王育民不久犧牲)。同年7月;一一五師第五支隊和一二九師津浦支隊奉命挺進冀魯邊平原地區。津浦支隊入魯後不久即編入了山東縱隊,通常都以山東縱隊教一旅四團為津浦支隊“主流”。但是,山東縱隊特務團是津浦支隊中的一個營與第三支隊、第八支隊各一部所編成的。所以,即使不能說“主流”,那麼“支流”是肯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二團和紅四方面軍有著相通的血脈。

“1943年那;形勢大改變呀;白洋淀的崗樓端了多半邊……”這歌唱得是冀中1943年的抗戰形勢。然而,1943年卻是魯南抗日戰爭最困難時期,為加強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力量,這年3月,一直在魯南活動的魯中軍區三團正式劃歸魯南軍區建制,這就是這位“大哥”的來歷。

如果說老三團善攻,那麼這也是從端鬼子炮樓開始的。老三團能成為魯南部隊的攻堅高手,團長王吉文功不可沒。王吉文是華野公認的驍將,是以後八師師長。後來許多人都認為八師攻堅出色,很大程度是對炸藥的使用有高招,因為魯中南這一帶多煤礦,懂爆破的多,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劉春將軍是王吉文多年的搭檔,他是這樣回顧的:“從此以後,王吉文同志始終把研究改進爆破攻堅技術、戰術作為重要任務。1942年1月,蒙南支隊與三團合編。這個支隊來自泰山區,幹部戰士中多出於煤礦工人,並有爆破實戰經驗,後來被山東軍區評為一等戰鬥英雄的“爆破大王”馬立訓就是來自這個部隊。”

解放戰爭中,華野三縱以善攻著稱。善攻,假若八師沒有老三團,這就難說了。的確也是這樣的,在戰爭實踐中,許許多多的後起之秀到了戰爭後期,都能和“老大”有的一比。不過,離開時間、地點、條件,這話又有什麼意義呢。

再接上頭說的,二十二團王團長拿走了“令箭”,二十三團一些營連指揮員好生不滿,埋怨團長陳士法太保守了。是的,二十二團是厲害,但二十三團也不是吃素的。當年魯南百姓有句順口溜:北有老三團,南有老五團。殺敵顯威力,敵人心膽寒。可見三團五團在魯南是齊名的。

說起老五團,還得請出一個人,那就是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提起張光中,今天魯南許多人仍是如雷貫耳。張光中,江蘇沛縣人,與漢高祖劉邦是老鄉。如果說王麓水是小知識分子,那麼張光水就得把“小”字去掉了。張光中師範畢業,是名符其實的“秀才”。張光中參加革命很有資歷,大革命時期就參加了革命活動,入黨和政委王麓水也差不多在一個時期。只是同樣幹革命,政委從扛大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