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老生,評劇的白派青衣唱腔,還有河南墜子也來了兩句,極有韻味的唱腔都讓楊三傻眼了。
唱罷之後,何向東笑盈盈地看著這位楊三叔。
方文岐也憋著壞笑,問道:“三兒啊,我這徒弟唱的怎麼樣啊?”
楊三都傻了,驚愕問道:“現在的孩子都是這個水平啊?”
“哈哈……”方文岐大笑,然後說道:“少廢話,趕緊唱。”
楊三都快哭了,苦著個臉說道:“這我還唱什麼唱啊,你這徒弟是要瘋啊,這是祖師爺轉世啊。”
見著楊三也認可自己徒弟,方文岐也很高興,說道:“這你就甭管了,以後還是我說了算。”
楊三無奈點頭。
何向東倒是有些不明所以,見以後還是師父做主,他還是挺開心的。
其實要論唱功連方文岐都不一定能贏得過何向東,這種情況在曲藝界是很常見的事。在唱曲方面,有兩種嗓子是最珍貴的,一種是方文岐這種靠著幾十年水磨工夫,日日練嗓,練出的寶嗓,一開口就是老道悠然,韻味十足,充滿了時間和經歷的味道。
還有就是何向東這種嗓子,天生下來就是一副寶嗓,唱戲唱曲張嘴就是韻味十足,這叫童子音,這就絕對是祖師爺賞飯吃了,天生就是幹這一行的,再加上勤學苦練幾年,立馬能超越一大票人,像梨園行就有些人年幼的時候唱功就堪比大師。
像後世還有一位京劇神童,那嗓子簡直是絕了,開口就是十足的味道,七八歲的時候就登臺表演,甭管多大的腕都是排他前面出場,他都是最後壓軸出的,唱功確實了得,這你跟誰說理去啊。
但是這種嗓子還有一關要過,那就是倒倉,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變聲期,一到變聲期這嗓子就要變得低沉沙啞了,不能唱曲了,這就是一大難關,過了之後一片坦途,過不了嗓子廢了,那這碗飯就吃不了了,所以為什麼叫倒倉,這個倉就是糧倉,糧倉都倒了還有飯吃嗎?
有很多過不了倒倉這一關的唱曲藝人,後來都改行了,來說相聲倒是也有不少,相聲裡面也有唱的部分,但相對要求沒有那麼高,叫像不像三分樣,當然如果能唱的好,自然更容易成角了。
何向東今年九歲了,再過兩年也要到倉門上了,方文岐也一直在準備,他是一定要讓何向東順利渡過這一關的。
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楊三回房子收拾了一下東西,燒水洗了個澡,換上了一身尚算乾淨整潔的衣服。
然後三個人就到了連城俱樂部,林正軍又挨門挨戶去說了,劇場裡面京劇班子也在,白鳳山也在,大家相互認識一下,也不客套了,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明晚就要開演了。
三個相聲藝人,兩老一少,就在劇場裡面找了個僻靜的角落開始說活、對活了,都是一些熟悉的老段子好段子,現在主要對一些包袱的修改。
楊三這些年基本功是沒放下,但是多年未登臺了,方文岐也怕他不適應,就先讓他做捧哏,用一頭沉,這樣壓力會相對小一點。
白鳳山看著兩老一少在那裡對活,他眯起了眼,沉沉吐出一口氣,就看明晚了,要是失敗,那就真的失敗了……
第六十四章 開始表演
兩老一少一直對活對到晚上,看來這三人是下了大工夫了,爭取要在明晚一晚上就響了腕兒了。
到了很晚,三人才各自回家,第二天大清早,這爺仨又開始對活了,楊三也在這一天一夜裡面真正認識了何向東,這小子真的是祖師爺的私生子啊,太賞飯了。
幾次對活,也讓離開戲臺多年楊三迅速熟悉起來,三次過後就完全能駕輕就熟地捧著逗哏的了,想來再上臺幾次就能恢復當年楊三郎君的風采了。
私底下何向東也聽師父說過,這位楊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