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2�西方的挑戰

社會主義國家的產生,就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西方政客們基於這一邏輯,想方設法要將共產主義扼殺於搖籃之中。

西方資本主義勢力曾經企圖用武力摧毀社會主義營壘。但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經受住戰火的洗禮,擊退了侵略者的一次次進攻,捍衛了社會主義的旗幟。

但是,西方的統治者並不甘心他們的失敗。某國的一位政客宣稱:“只要蘇維埃共產主義統治著現有各國人民總數的三分之一,我們便絕對得不到鞏固的和平或者歡樂的世界。”杜勒斯語,1953年1月15日杜勒斯在美國國會任命其為國務卿時的證詞。

可見,寥寥數語表明資本主義視社會主義為異端,欲置社會主義於死地,是西方政客的追求。軍事侵略的失敗,使他們改變策略,開始了“和平演變”的攻勢。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稱:世界已經分為兩個敵對的營壘,美國政府“決心承擔無限制的責任”來援助“自由世界”,並在全球範圍內對“極權主義國家”發動一切意識形態的聖戰。杜勒斯進而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託在共產黨人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

事物發展總是波浪式地前進、螺旋式地上升。社會主義建設同樣有高潮和低谷,社會主義事業同樣需要變革和完善。在變革過程中,難免會有種種失誤,如何正確地對待和處理這些失誤,是衡量各國領導人及其政黨政策水平的客觀標準。20世紀70年代末,社會主義國家相繼改革開放。80年代初,波蘭團結工會組織的興起,對這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發動了猛烈衝擊,揭開了東歐動盪不安的序幕。西方對此欣賞不已,認為等待已久的歷史機會已經到來,掀起新的一股*高潮。

(二)驚心動魄的劇變(2)

20世紀80年代,國際形勢由緊張而趨於緩和,冷戰的煙雲開始消散。東方與西方經貿、文化、人員往來大量增加,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從西方引進技術和資金。孰料,這成為西方政客滲透的絕好時機。

3�慘痛的演變

西方几代人“和平演變”的心血終於在一些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得到驗證。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各國社會局勢跌宕起伏,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日益削弱,西方渴望的變化正在發生。社會主義事業面臨嚴峻的考驗。波蘭統一工人黨先是透過“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的決定,繼而迫於西方的壓力,內外交困的執政當局下野,代之以工會組織新政府後,把共產黨排除在外,甚至*黨員,沒收財產。

波蘭演變的成功,使西方信心大增。1989年下半年,7國首腦、歐共體、24國集團、北約首腦、歐共體外長等先後召開了8次會議,研討東歐問題。法、美、英等西方國家政要紛紛出訪波、匈、捷、保和民德,紛紛會晤各國反對派代表,甚至幫助拉選票,扶持親西方勢力上臺。英外交大臣要挾一個共產黨的領導人如不放棄“共產黨的全面壟斷”,這個國家“幾乎會消失”;北約秘書長也表示要在歐洲扮演好“改革助產士”角色;1989年10月,某西方強國為了支援東歐某國一位*人士的*活動,專門為他頒發“法蘭克福圖書博覽和平獎”,某西方國家的總統、總理出席了頒獎儀式,為這位*“英雄”捧場。

屈從於這些內外壓力,東歐各國共產黨無論是最早與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的波蘭,還是最後一個喪失了大部政權的另一個國家,乃至現在還在激烈動盪的國家,都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搞所謂多元化、多黨制,實行議會*,縱容或人為扶持反對派,而後一步步退讓、最終紛紛宣佈放棄馬列主義指導原則,改變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改名為社會黨,導致了黨的削弱和分裂。待反對派羽翼豐滿,取而代之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