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時同時照顧到這兩個方面。
下滑投彈與俯衝投彈的最大分別就是,下滑投彈不會在最後階段進入俯衝階段,其下滑角度在65度到45度之間,而在此之前還將緩慢降低高度。而俯衝投彈的最後俯衝角度在75度之上。投下的炸彈不是近直線的砸向目標,而是以更接近拋物線的彈道砸向目標的。因此,下滑投彈時,炸彈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更長一些,移動目標的規避時間也就更多一些,所以在對付移動目標時,俯衝轟炸機很少採用下滑投彈的方式。
在陸地戰場上,下滑投彈主要用於對付叢集類目標,或者是如同鐵軌,公路等直線類目標,而且是由數架轟炸機同時進入,然後同時投彈。按照理想情況,採用與目標長度平行的方式進入,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讓所有炸彈都落在目標上。可實際上,因為受到風力等影響,實際上很有可能所有炸彈都偏離目標。因此,下滑投彈最好的進入角度是與目標呈10度到20度的夾角,這樣,就可以保證在投下的一批炸彈中,至少有那麼幾枚命中目標。
也正因為如此,在對付航母這種長度接近300米的“線”狀目標的時候,一次進入的是八架轟炸機,而是四架。八架轟炸機的間隔大概是50米,如果與航母縱向的夾角是20度的話,那麼八枚炸彈中有可能會有3枚命中航母。這個命中率已經相當的高了。當然,前提條件是,這八架轟炸機都能夠順利的投下炸彈,而且轟炸機之間的間隔不能有過大的變化。
在對付這種以縱隊方式進入的轟炸機群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攻擊其中間的那幾架,這樣航母最有可能避開轟炸。可實際上,美軍戰艦上的防空炮手並不知道這一戰術,仍然如同以往,將炮火集中對付前面的那幾架轟炸機。結果,在這八架“射水鳥”靠近的時候,雖然“勇猛”號上的防空火炮將最前面的兩架擊落了,但是後面六架全部投下了炸彈。如果這六枚炸彈的中心落點都是“勇猛”號的話,仍然很有可能將有三枚炸彈命中航母!
六架轟炸機都是在250米左右的高度投下炸彈的,接著這批轟炸機就迅速的拉了起來,朝上方的雲層衝去,除了最後面那架被追上來的炮彈擊落之外,另外五架轟炸機都迅速的鑽進了雲層,脫離了美軍戰艦防空炮火的打擊。
六枚炸彈砸向了“勇猛”號,炸彈只需要大概15秒鐘就能落下。而在這15秒鐘之內,“勇猛”號仍然在全速右轉,準備將艦艏對準魚雷來襲的方向,這實際上就導致航母與炸彈落下的軌跡有了一個大概20度左右的夾角,這是最理想的轟炸夾角。
哈爾西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來不及阻止戰艦轉向了。實際上,在這個時候,“勇猛”號是沒有選擇的。如果不繼續轉向,航母將鐵定會被兩條以上的魚雷擊中,可繼續轉向的話,就有可能被兩枚以上的炸彈命中。相對而言,魚雷對航母的威脅要比炸彈打得多。就算是“埃塞克斯”級航母也承受不住幾條魚雷的攻擊,而炸彈只要不直接命中航母的燃料庫與彈藥庫,就不大可能導致航母沉沒。
戰鬥打到這個地步,“勇猛”號實際上只有被動挨打的命了。哈爾西就算有心殺敵,也無力迴天。當炸彈落下的聲音越來越尖厲的時候,他被旁邊的參謀軍官摁倒在了地板上,航母猛的震了一下,接著就是兩下劇烈的爆炸,至少有兩枚炸彈擊中了航母。就在哈爾西準備爬起來的時候,航母再次震動了一下,一條魚雷擊中了“勇猛”號。
炸彈離艦島比較遠,其中一枚擊中了航母左舷的升降機,炸彈在穿過了升降機之後在航母的機庫內爆炸。另外一枚炸彈落在了航母飛行甲板右側的後端,在飛行甲板上爆炸,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窟窿,飛行甲板幾乎被徹底的破壞掉了。
當哈爾西從地板上爬起來的時候,第二批俯衝轟炸機也飛了過來。這八架轟炸機仍然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