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下午三點多,第三特混艦隊的受傷戰艦與談仁皓他沒會合了。這時候,轟炸聖地亞哥的機群也已經回到了航母上,談仁皓也沒有多耽擱時間,立即就會同第三特混艦隊的戰艦一起返航。當然,他沒有忘記把這件事告訴常薦新,好讓常薦新免得擔心。最後,談仁皓把返航的訊息也發給了雷少卿,這是艦隊在回到科隆港之前發出的最後一封電報。
到此,戰役行動結束,如果不考慮第三特混艦隊那幾艘受傷的戰艦的話,在六月二十六日夜,第三特混艦隊最後一個返回了科隆港。在返航的途中,美軍潛艇數次想偷襲艦隊,結果都沒有獲得成功,不管是談仁皓,黃曉天,還是常薦新,都沒有忽視潛艇的威脅,畢竟完成作戰任務,返航的艦隊是最有可能遭到潛艇偷襲的。
與在巴哈馬群島的那次戰鬥不一樣,這次的作戰行動更為短促,而且有更多的意外情況發生,而且從總體上來說,這次作戰行動已經達到了目的,下一步,就要看韓紹鋒的表現了。
第八十六章 啟動
當時科隆港已經有比較晚上的修船設施,除了兩座大型船塢還在建造之中外,其他的很多裝置都已經到位了。另外,海軍還將之前派到直布羅陀要塞的那幾艘工程船,以及在珍珠港的幾艘工程船都派了過來。艦隊在回到了科隆港之後,都很快得到了維修。
比起戰鬥損傷,風暴造成的損傷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修復。如果捱了炸彈,或者是魚雷的話,破壞是由裡到外的,維修時就要先拆除周圍的很多裝置。風暴造成的破壞是由外到內,因此可以直接更換受損的部件。第三艦隊與第一艦隊都是在二十五日回到科隆的,在經過了簡單的檢查後,工程師確定了各戰艦的損傷情況,並且訂下了維修計劃。因為當時有足夠多的工程與維修人員,兩支艦隊的維修工作最遲在月底就能完成。
問題最嚴重的還是第三特混艦隊那幾艘戰艦。談仁皓在回到科隆港之前,就派人去聯絡雷少卿,讓他派了四艘工程船去利蒙港。具體的維修工作是由工程人員負責的,談仁皓並沒有操心。隨後,第三特混艦隊的其他戰艦也返回了科隆港,幾艘受了輕傷的戰艦都需要維修,而且都是戰鬥損傷,維修起來相對比較麻煩。在經過了檢查後,工程師得出的結論是,第三特混艦隊很有可能缺席七月分的所有作戰行動。
維修的事情是急不來的,談仁皓也沒有去催促工程師與維修隊伍加快維修速度,畢竟戰艦如果不接受最好的維修,就算是重新回到了戰場,也不可能有很好的表現。帝國海軍在這方面是有教訓的,“玄宗”號航母就是因為幾次維修不徹底,結果導致問題惡化,不得不在服役不到十年後就離開了作戰部隊。也正是從“玄宗”號總結出的教訓,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制訂了相對嚴格與完善的維修條例,從而保證了其他受損戰艦都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
談仁皓也樂得輕鬆幾天,特別是在二十七日拿到了美軍大西洋艦隊的最新情報之後,他也沒有什麼壓力了。
進入了西恩富戈斯港的大西洋艦隊的遭遇好不到哪裡去。雖然港口是避風的地方,但是當颶風在附近登陸的時候,那場面是可想而知的。在二十四日上午十點四十分左右,颶風在吉隆灘附近登陸,登陸地點距離西恩富戈斯港不到60公里,而颶風的風暴中心直徑就有十幾公里。當時,港口海面上的風速超過了80節,如果不是颶風在登陸後迅速減弱的話,恐怕就算是停泊在港口內的戰艦都會被拋翻。當颶風過去的時候,大西洋艦隊也基本上被“摧毀”了。
帝國的情報部門在二十七日從美國海軍部,以及幾個重要的海軍船廠獲得了情報,經過綜合分析後,最終判斷,大西洋艦隊基本上失去了作戰能力,而且很有可能在七月中旬之前不可能修復。
從當時獲得的情報來看,斯普魯恩斯手下的六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