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此刻唯一的念想。
“阿兄,告訴你個秘密。”
蓀歌著實不願見素來放浪形骸瀟灑飄逸的李太白露出這樣的神情。
除卻不忍,還有不捨。
“阿兄,我其實是仙女。”
“仙女下凡,所以這一世我諸事順利,萬事勝意。”
“所以,阿兄,我的離去從不是離去。”
她是不死的。
李太白定定地望著蓀歌,然後重重的點了點頭。
在他心中,阿月一直都是神,是他唯一信奉的神。
這幾十年來,阿月一直在助他成就謫仙人的美名,殊不知,這世間早已有神明。
李白歪過頭去,眼淚自眼角滑落,一滴一滴。
離別,果然是一件傷感的事情。
可不辭而別,對活著的那個人來說更加殘忍。
小舟依舊在江上飄蕩著,再一次看到了峨眉山月,只可惜身旁之人早已沒有了生息。
這世間,他成了真正的孑然一身。
李白將他的阿月葬在了戴天山,而他自己則斂起一身風華與倨傲,似尋常教書先生留在了大明寺。
一時間,大唐再無謫仙人的蹤跡。
戰亂起,李白方知他的阿月為何臨終前執意返回蜀地。
天險,在這種時候成了天然的屏障。
他的阿月,是真的用一生在成全保護他。
他已經不記得有多久不曾飲酒了,沒有阿月親釀,好像所有的酒都索然無味。
他甚至在垂暮之年親自動手學習釀酒,想在阿月的忌日給阿月一個驚喜。
只可惜,嚐遍天下美酒,但願長醉不願醒的他竟釀不成半分阿月的神韻。
公元762年,阿月離世的第十年。
他從沒有想過,他竟真能在這世間獨行十年。
戰亂平息了,聽說當年那個叫魏萬的年輕人改名叫魏灝高中進士,親自編纂整理了《李翰林集》。
詩本一出,他謫仙人的名頭真正的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上。
那他的阿月呢?
為何這世間竟鮮少有人記得他的阿月了。
明明他的阿月才是這世間最驚才絕豔,就連他都望塵莫及的人啊。
世人都說,李太白從盛唐走來,舉杯提劍,吟唱氣象萬千,無論是身處朝堂還是江湖,都是最閃亮的明珠。
但他知,阿月才是。
若無阿月,他一生多坎坷。
小舟之上,垂暮之年,頭髮花白的李白,手中拎著釀製的最有韻味的酒,未沾一滴,渾濁的眼睛中卻佈滿了熱淚。
仰頭,望月,隨即用餘光看向一旁的孤墳竹樓。
沒有神明的世間,如身處沼澤毒霧。
謫仙人溺水而亡,文人揣測,仙人醉酒獨愛月,攬不得青天明月,便水中撈月。
唯有岑勳知,謫仙人想尋的是他心中的神明。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題外話------
寫千古一帝始皇帝時,我更想體現的是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始皇帝的雄才偉略。
寫李白,我變換了下寫法和風格,總想著讓大家參與進謫仙人的一生。
不止蓀歌是見證者,大家也是見證者。
說實話,李白這個故事我寫的並不順,想展現李白的一生,卻很容易就變得敘事無味。
很多時候,寫出來又刪了。
故事最初是想將李白的那些困頓悽苦一一寫出,可越往後我越不忍心。
我始終都覺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