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借蕭睿南詔立下大功的時機,趁機加封,也算是對於他的一種補償。
但接下來的事情,讓李宜也沒有想到,這短短一天的時間,李隆基竟然破天荒地連發了三道聖旨。 一道接著一道,如果不是故弄玄虛,就是流露出他的某種心思。
最後一道聖旨,免去了蕭睿剛剛被封的一系列官職,另行委派了其他官員,然後又改封蕭睿為中書舍人兼萬年縣令。 傳完聖旨,宣旨的太監還傳了李隆基的幾句口諭,皇上希望天子門生蕭睿能常侍左右,為皇上分憂云云。
這李隆基到底搞什麼鬼?連續三道聖旨,又是封官又是免職,最後活生生地又將自己召回京去。 天子沒有戲言啊,這三道聖旨竟然朝令夕改,當成了兒戲,簡直——
蕭睿回頭看了李宜一眼,見她也是一片迷惘之色,不由嘆息一聲,心裡暗暗咒罵了起來,本想在這天高皇帝遠的益州過上幾年悠閒自在的日子,這一下全部泡湯了。 又得重回長安,踏入那爾虞我詐的權力漩渦了。
唐朝的中書舍人是正五品上階,主掌傳宣詔命,參與機密,也算是一個要員。 在章仇兼瓊等人看來,這在長安當一箇中書舍人遠遠要比在劍南道做一個地方官要強上許多,所以章仇兼瓊見蕭睿面色不爽,還是安慰道,“子長啊,不要小看了這中書舍人啊,為天子辦事,歷練上幾年,憑皇上對你的寵信,入主一部做個尚書都不是沒有可能喲。 ”
蕭睿只有苦笑。
李隆基為什麼要這樣做?後來蕭睿才醒悟過來。
第一道聖旨發出之後,玉真恰好進宮見他,說起此事,玉真不免抱怨了幾聲,說蕭睿本就該是五品的駙馬都尉,又立下這番大功,嫌李隆基封的太低。 李隆基一想也是,也為了給玉真一個面子,就立即傳下了第二道聖旨。
可玉真走後,武惠妃的一句無心之言又讓這多疑的大唐皇帝猜忌之心驟起。 武惠妃這樣說,“皇上,蕭睿此番定南詔、平爨區,在劍南道威望甚高。 再加上他接管了鮮于家的產業……有他在劍南道,將來接替章仇兼瓊為我大唐威震吐蕃和南詔,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話讓李隆基心裡感覺很不舒服。 他想來想去,又覺得冊封蕭睿為劍南道節度副使有些後悔——於是,便有了接下來的第三道聖旨。 他決定還是要把蕭睿召回京來,留在自己身邊,再觀察他幾年再說。
這倒也不是說李隆基此刻對蕭睿起了什麼猜忌之心,只是這位大唐皇帝太過多疑了,猜忌臣子已經成為了他的下意識。 而且,在他本心裡,是有意要培養栽培蕭睿將來當起大任的,而蕭睿的南詔之行也證明了他的能力。
————鞠躬求月票啊!
第176章九大節度使聚京師
第176章九大節度使聚京師
爆發求月票,第一更
——————————
開元二十三年的第一場雪飄飄揚揚地紛飛在天地間。// // 鵝毛般的大雪中,頂著凜冽的寒風,長安城外,數十個城門處的平野上,竟然聚集著一群群來自藩鎮的牙兵。 有滿面煙塵顯然來自西北地區的雄壯軍漢,也有面容清秀冷厲裹著厚厚棉甲的江南士卒,陌刀閃閃,長槍縱橫,馬嘶人穆,給這白雪茫茫的詩情畫意增添了不少不和諧的殺氣。
這一群群的牙兵們牽著馬,聚在一起,互不搭腔,各自動作非常麻利地鋪設著營帳。 看樣子,是要準備在此駐紮一段時日了。 城門中來來往往的商賈百姓心裡暗暗嘀咕,又到歲末了,又到了各鎮節度使進京覲見的日子了。
但是,也有不少細心的百姓發現,今年,似乎節度使們來得似乎都比較早,大抵比往年早到了半個多月。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