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章 軍強則國盛

李婉心心念唸的土豆從淄州運了來,除了莊子上的幾十畝地種上,還剩下許多的,於是讓李懷江以官府的名義分發給附近百姓種植。

條件自然是有的,種子只分發給那些積極配合寧縣建設的百姓,領了土豆種子的百姓得在官府做登記,收成後按同等的份量把土豆還給官府。

至於種出來的土豆百姓們是留著自己吃,或是賣回給他們慶豐行,全由他們自主決定。

莊子上的田地光靠族裡的幾個後生暫時是打理得過來,待第一批收成莊子就得請上佃農。

縣城內遭受戰爭破壞的鋪子門面也得到了全面的修葺,沿街的道路也鋪設完工,修理工程從縣城附近慢慢的擴充套件到了下面的幾個鎮子。

百姓們都種上了糧食,且有了勞作不光能換回來口糧,還能得些銀子錢,這對於長期受到戰爭迫害的百姓來講,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等待土豆收成期間,李懷江看好了莊子附近不遠處的一條河流,讓李婉把周邊的幾畝地一併買下來,再把那裡開拓成養殖魚塘,等河流灌入的天然魚苗養大的,魚腐也有了製作原料。

李婉買莊子田地鋪子的銀錢充實了官府的私庫,雖然不多,卻也解了官府建設的燃眉之急。

這幾個月趙大人幾人是切身看到了李懷江的治理能力,雖然寧縣還未能引入外來人口,但只若跟著李大人的規劃必然是事半功倍。

眨眼飛逝,滇州種植的土豆迎來了第一批的收成,莊子開始招收大量佃農務工,再有早前李婉給鄒三爺去的信也得到了回應,慶豐行與益商行建立的合作契約以兩家貨源互通為盟,運來了百擔米糧助慶豐行糧鋪順利開張。

寧縣距吐蕃較近,李懷江大膽的擬了摺子回京,要求開通邊境互市,引入吐蕃外商助寧縣早日脫離窘境。

高帝看到李懷江的摺子,不住心裡歎服李懷江的大膽之舉,且不說大盛費了多大的軍力才把滇州從吐蕃手裡奪回來,一旦開通互市如果邊防軍力稍有閃失,滇州將再次陷入失守的境地。

若這一步險棋李懷江走對了,滇州又將給戶部乃至整個大盛國力帶來的創收,又不住讓高帝為之心動。

於是,高帝內心抓馬,薅掉了十根頭髮,一番斟酌衡量,加固邊境防守,同意了李懷江的建議。

很快,高帝便看到了成效,有了邊境互市,不光吸引來了外商,國內鄰近的商人也看到了寧縣的商機,當初朝廷只拔了萬兩銀錢賑災寧縣顯然是不夠的,可有了這些外來的商人入駐寧縣,縣城乃之鎮上的鋪子買賣才是真正充實了賑災款項,再有看到商機的大戶,買不到鋪子便在寧縣周邊置辦田產,這可都是朝廷的土地,買賣的銀兩以及商戶的稅收,讓當初死寂的寧縣逐漸活了起來。

李懷江這步險棋不光帶動了寧縣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帶動了周邊縣城的農貿經濟,便連直屬滇州的官員也為之大感震撼。

為此,朝廷不得不重視起滇州的經濟發展,從前只有三千兵將戍守滇州邊境,不過短短一年,南中關加註到了八千兵馬。

與大盛打了幾年戰的吐蕃不得不歇了心思,互市對吐蕃也是大有顯著,吐蕃本就是牧遊民族,無論怎麼說打戰不光要有馬還得有銀子,多年戰事吐蕃牧民哀聲在道,當下互市對吐蕃牧民百姓來說是好的,再有心思的吐蕃各部首領也不得不借此先養足了精力韜光養晦,便待時機成熟再攻進大盛國土。

李懷江當然也是想到互市給大盛未來帶來的弊端,這一年多李懷江與高帝不光只是明面上的摺子往來,還有兩人暗下互通的書信。

由此,李懷江時常感到心累,想他只是一個七品的芝麻小官,便只拿了那麼丟丟的俸祿,皇上是真的把人往死裡挫磨。

皇宮,御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