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禧二十四年,元宵將至,戎馬一生的譽親王高羽,走完了他光輝的生命。
他是大盛不可或缺的開國神將,亦曾受百姓們的熱愛與崇敬,他身經百戰,屢建奇功,即使是親王身份,但為人襟懷坦蕩、光明磊落,他曾用戰功魅力光照大盛的千秋。
高帝念及與皇叔的情義,頒佈旨意,以國喪制弔唁譽親王。
老王爺不過比高帝年長五歲,眼看著曾經攜手征戰沙場的親長、手足、弟兄,漸漸遠離了身旁,帝皇的孤獨時常讓高帝在夜深人靜之時,不禁腆懷曾經熱血沙場的時光。
他與皇后的身子也到了強弩之末,如今硬撐著,便是希望能為大盛未來的君主、他們的子孫,將這天下之道拓展平順。
在朝官員紛紛前往譽親王府弔唁,世子高亥早在半年前便領旨回京,如今接位譽親王爵位的他,深知王府隨著父親離逝,在皇室的地位再難企及從前風光。
清玉觀的武師太及如汐郡主得了皇后親頒恣旨,回王府為老王爺弔唁送葬。
幽禁清玉觀五年的如汐郡主,沒了從前以往的囂張氣焰,身上自帶著股人淡如菊的氣質。
跪在靈前的她,卻在看到李懷江前來為祖父上香的剎那,平靜的水眸暗流湧動,一閃即逝。
再次收回目光,更多的是落在繼母王氏的身上,以及繼母身邊兩歲的男童,心頭一陣鬱結難消。
同她有著血脈相連的親弟,此刻正跪在她身旁,已不似從前那般與她親近。
從前被孃親養得白胖的小子,有著與他不同年歲的內斂,看在高如汐的眼底,便覺得親弟在繼母手底下過得不好。
想她的人生已然盡毀,可她的親弟才該是王府嫡長子,繼承世子位的也該是她的親弟弟,卻因被有心人的迫害,淪落到被貶為庶。
讓她如何不恨,如何不怨。
思及此,高如汐不禁捏緊手裡的金箔紙錢。
耳邊聽著老祖母武氏哭斷腸的嚎叫,高如汐的眸底滿是鄙夷之色。
心裡直罵武氏是個沒用的老東西,區區鄉野回來的村姑都鬥不過,枉她還曾自詡是皇室親長,簡直是可笑至極。
皇后下達的恣旨表明,只待祖父棺柩下葬,她與祖母就得即刻返回清玉觀。
高如汐自是不願回到那暗無天日、枯燥無味的道觀,五年裡消磨了她大好的年華,一樁樁一件件,屬於她高如汐的定要全部討回。
---------------------
譽親王棺柩葬入王室陵墓當日下晌,皇后忽然再下恣旨,褫奪譽親王府高如汐王室郡主之身份,終身幽禁清玉觀,大赦亦不得出。
畢竟是皇室內裡之事,朝中知道的官僚為數不多,即便是知道且好奇,老王爺屍骨未寒,自是不敢頭鐵衝撞探個究竟。
皇后恣旨下達以前,耳報神仲夏便將王府生起之事,全數告知了李婉。
原來,在譽親王棺柩離府那日,因著頭幾日守靈,王氏的兒子、如今的譽親王府世子、三歲的高其堆染了風寒,無法為祖父送殯出行。
再有【夫妻不送殯】的習俗,武氏和小孫子都留在府中。
即便小兒子身有不適,身邊有眾多伺候的嬤嬤及下人,現任王爺與王妃也就放心送老王爺前往王陵。
豈料還是沒能躲過有心人的殘害,險些要了兩歲小世子的命。
武氏向來好一口甜食,到了清玉觀之後的飲食自是不同於王府,偶爾解饞也只有零碎的麥芽糖。
那日晌午後,武氏特意到房裡看眼病中的小孫子,正好瞧見小孫子吃下湯藥,武氏為表對孫子的喜愛,掏出私藏的麥芽糖給孫子解澀。
不想,武氏兜裡的麥芽糖早被有心人調換,小兒味覺靈敏,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