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十分之驚人。如果從總體上看,其發展速度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其宏觀及微觀經濟效益也令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望塵莫及。一舉從一個破敗的困窮的島國,成為了一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而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方面,無疑有很重要的一些原因。

第一,戰後的日本,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各種各樣的人才湧入,史稱為“抱團的一代”,他們富有責任,而又有能力,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工作力度,還是責任心,都是讓人望塵莫及。可以說就是他們創造了大批的財富,重新建設了日本。

第二,便是重視科技方面,這一點非常重要,島國的資源不足,永遠受制於人,石油的貧缺,立刻就造成了一場危機,而當他們重視了科技,樹立了“科技立國”的目標之後,立刻就擺脫了石油危機的干擾。

第三,加強對外的力量的聯合,吸取其他國家的技術,管理,知識,同時為了防禦這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其他國家的資本入侵,又形成了各種貿易組合,這無疑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

第四,合理的加強了管理體制,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其次便是政治方面的原因,這且不提。

縱觀日本的近代史,這些輝煌的抱團一代,所創造出來的奇蹟之中,同樣擁有許多其他的閃光點。

二戰之後的文學,便是其中之一。

研究了發展史的小柳,自然對文學方面,有著更深層次的研究。

日本的近代文學史,也同樣有趣。

二戰之前,日本的文學史,是屬於溫和性質文學的領域,處於那種,充滿了幻想,羅曼蒂克,宣傳善意,美好文學的時代,這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方面的文學。

而當二戰之後,日本經濟崩潰,社會混亂,人們普遍感到空虛和仿徨,對未來充滿了絕望,在這種情況下,文學的受眾悄然發生了變化,而那些作家們,也同樣受了這種環境的影響,展開了對傳統文學領域的挑戰,並且一舉擊敗,將整個文學的時代徹底代換。

二戰之後的文學,充滿了諷刺,嘲諷,惡意,宣洩,墮落,宣揚人的醜惡——哪怕是墮落,都是情理之中的,因為這就是人類。人類的本質,就是醜惡的,無需為這種行徑,而感到自責。

無論是石川淳、坂口安吾,還是太宰治、織田作之助等作家,都是這類領域的大家。

特別是太宰治,這位悲劇文學的始祖之一,在發表《斜陽》、《失去做人的資格》等作品,描繪走向毀滅時所謂人性的脆弱性和可悲性,又發表了最為出名的《人間失格》之後,便自殺而死。而事實上,這位悲劇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曾經多次自殺,只是最後一次,因為身體不行,終於成功了而已。

而這一代文學家,給日本的文學史,奠定了一種風格,成為了現代文學的一種主流。

當然,也只是一種主流而已。

還有一種主流,便是再近代的一些的文學家,所創造的“內向的文學”,描述的便遠遠淡化了原本的主流,注重描寫人類的平常的生活,並探索更深層次的含義,一些“我是什麼”、“我應有的地位”等間題,將原本充滿惡意的文學,開始向藝術化轉變,並且對過去的悲劇文學,產生強烈的懷疑。

這兩種文學,便是現在的日本的傳統文學界的兩大主流。

這個世界的日本,雖然沒有經歷過二戰,但同樣經歷過大規模的內戰,引起了十幾年的混亂,和前世的發展,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戰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