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0部分

糧區,可現在人口較少。尤其是在林邑和信度兩領,那邊漢人太少,土著太多,這不利於我們的統治,我們明年還得想辦法,從中原的那些貧困的山區,以及易受災之地,鼓勵遷移百姓移民過去。”

移民的好處是不用說的,大唐這些年已經深深償到了移民的好處。

每打下一地,移民過去,分田授地,百姓有了土地,便成了自耕農,尤其是邊疆之地分的地多,還成了地主,相當於成了大唐的中產階層,這是最穩固的一個階層。

而朝廷新增了耕地,糧食也增加了。

如今朝廷不那麼缺糧了,但也可以種棉花種甘蔗種油菜等經濟作物啊。

有了漢人移民,大唐在新擴張之地的統治自然也就穩固下來了。

對外開拓以及移民,這是未來不變的主政策。

“陛下,大唐的疆域越來越廣,臣以為朝廷有必要多修一些道路。”

“可以。”

大唐現在有長江黃河以及東西兩大運河還有海運的便利,但陸路運輸也是必不可少。增修道路是必須的,去年工部就制訂了幾條重要道路的修建計劃,一是打通江西到廣東的道路,開闢透過五嶺山脈的山道。

這條路一通,以後內陸通往嶺南就方便多了,不再只能從沿海繞過去。

第二條路,是江西通福建的山路,這也是一條重要道路。江西與福建,同樣不通。如果打通這條路,也一樣非常重要。

第三條路則是開闢遼西入朝鮮道路。第四條路,則是打通湖南通黔中並貫通雲南的道路,另外還有一條是從漢中入蜀通雲南,並通到印度的道路。這條路也是漢武帝,曾經十分渴望打通,卻不得通的道路。

如果朝廷到時海軍奪取戒日國的東面出海口,那時這條西南商路就能獲得出海口。那樣一來,劍南、雲南以及印度這一線就打通了。

對於擁有強大海上能力的大唐來說,這可就非常牛逼了。

劍南雲南就不再是一個封閉難以出入的內陸,而是一個可以方便出海的沿海地區了。

“一帶一路,東南沿海,以海貿航線為主,一帶一路。發展沿海港口,提高經濟。而在東北,則以遼西朝鮮路和登州入東瀛航線這一水一陸兩條路線,帶動路上的地方經濟,發展商業貿易。”

李超提出了一帶一路這個策略,就是按照這些重要的水陸交通線,在交通線上,發展城鎮經濟,以點成線,將來再以線擴面發展。

起到一帶一路的效果。

既發展地方民生,同樣也讓朝廷加強邊地的控制力。

不過這幾條要道,可都不容易修,都是既路遠又艱難,不論是遼東還是五嶺,還有西南,都是連綿山區。

不過就算難,也一樣得修。

這是李世民和宰相們都達成的一致,不修路,就無法對那些邊遠山區行使統治,更別說讓這些地方發展起來。

好在現在朝廷財政收入挺高,接連數年的豐收,讓朝廷也積攢了許多錢糧。有足夠的錢,可以展開這些工程。

立項、招標、承包,李超覺得用商業的方法來修路,朝廷省心還省力省錢。這個方案,也是得到了宰相們的同意的。這些年,朝廷的許多工程都是這樣做的,大到漢京營建,西運河開挖,小到河道疏通,河堤加固,都是如此,大家對這個模式,已經比較接受和習慣了。

“陛下,臣還有一事要稟奏。”

李超在議事要結束的時候道。

“真臘與扶南的戰爭已經快要結束,苦撐多年後,扶南已經支撐不住了。如無外力介入,今年扶南必被真臘吞併。臣以為,不能讓真臘吞併扶南。”

其實這幾年扶南背後一直有大唐在向他們出售軍械,要不他們早就支撐不住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