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族親人,不會有事,甚至朕還會追封你一個國公之爵。”
離開皇宮的時候,王承恩失神落魄。
出宮,騎上馬往城東的宅第去。
“那馬受驚人,快攔下來!”
幾名巡警大聲呼喝。
可是那匹卻狂奔不止,一路雞飛狗跳。
馬終於攔下。
可馬上的人卻早已經墜馬,因為摘鐙不及,被一路拖行,等攔下馬時,馬上人已經沒有了氣息。
“好像是宮裡的人。”
“趕緊報官!”
巡警保護現場,很快漢京府衙來人,檢查死者,發現了腰牌。
死者的身份很快查明,居然是宮裡的內侍太監王承恩。
王承恩出宮回家途中,馬受驚狂奔,致其墜馬而亡。
訊息傳出,內侍省也迅速派人過來查驗,大理寺、御史臺、刑部也組成了調查組。
一番聯合調查,得出結論。
王承恩之死純屬於意外。
一位歷經三朝的宮廷總管,居然就這樣的意外死了。
大家唏噓不已。
議會上院有議員提出了王承恩善後之事。
因為王承恩有實封侯爵爵位,又有百里封地,所以他的死還涉及封地爵位繼承的問題,這些也是要歸上院管的。
那邊議院還在討論關於爵位封地的繼承問題,這邊皇帝已經對王承恩的意外之死表示了惋惜。
皇帝下詔,追憶了王承恩歷來功績,給予表彰。特旨追封其為國公爵位,贈三州刺史銜。並下旨,由禮部與太府寺、少府監一起負責王承恩的葬禮等。
貴族院的討論也很快出來,因為王承恩無子嗣,所以身死國除。朝廷收回其封地,並將其財產收歸朝廷。
為了表示對王承恩功績的敬重,特將他的財產設立一個基金,專門用來建立宦官養老院,以後宦官年老退休,可到養老院裡休養,所需費用,由這個基金支出。
王承恩其實有族人,有堂兄侄子等,但沒有一人提出要繼承王承恩爵位財產之類的,朝廷給了他們一筆錢,數量不多。畢竟王承恩薪水俸祿其實也不高,要是太多了,不反而說明王承恩有問題嗎?
一個昔日當紅太監的死,猶如一滴雨珠落在了湖裡,只是蕩起了一點點的漣漪,就迅速的恢復了平靜。
王承恩死了,一場針對王承恩集團的清洗在迅速的進行著。
但沒有什麼公開的王承恩集團的說法,每個被清洗的,都只是一個個案,是因為某樣犯罪事實而被調查、審判、處置,公開下,他們和王承恩毫無關聯,甚至相互之間也是沒有關聯的。
但朝堂上,還有地方,以及那些諸侯們,其實都心知肚明。
王承恩之死,也許是意外,但他的那些黨羽,肯定就不是什麼個案,那是在被連根拔起。
也許朝廷是因為王承恩死了,所以乾脆將他的那個集團一起拔除了。
又也許,王承恩之死,本身就不是什麼意外。
但不管如何,一個宦官,他都死了,他的那個小圈子,又還能掀起什麼浪花來呢。
三法司的調查審訊,都是鐵證如山,連給他們求個情的人都沒有。
甚至經過報紙輿論的宣傳,這些人都是蛀蟲的典範,死不足惜,朝廷殺了他們,只會讓百姓拍手稱快,又殺了幾隻蛀蟲。
吏部也趁勢發起一波官吏考核。
御史臺等三法司,也發起一波自查自律行動。
各地也趁機又清除了許多貪官汙吏,這些事情報道出來,引來一片叫好之聲。朝廷得名得利。
“陛下,朝鮮訊息。太子殿下已經攻滅百濟!百濟逃亡朝廷在別都熊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