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過度。程普等人與孫堅亦主僕亦師友,年紀也大,便先主持全軍為孫堅處理喪事等大小事宜,先後通知了吳景、孫賁、孫靜等孫堅家眷前往諸暨議事。
又分別向袁術等各路諸侯發去訃告,向天下宣告烏程候孫堅遇難的訊息,同時也向長安發去奏章,表孫策繼承孫堅的爵位封地等大小雜務。
孫堅一死,俘虜的處理也變得無足輕重。軍中年輕些的將領想要殺光,被程普攔住,讓他們自由選擇。有三千不到選擇留在孫堅軍中,也有兩千不到的人選擇跟著賀齊回到山陰,更多的則是選擇就地解甲歸田,不再參與兩方面的軍事鬥爭。
孫堅軍總體來說是走得正規軍的路子,因為會稽南側群山道路難行導致運糧不力,才縱兵劫掠八縣。程普等人與孫堅相處多年,相互影響了多年,行事風格與孫堅無二。
葬在何處也是問題,程普的意思是葬在長沙,長沙畢竟是孫堅的老巢,現在吳景也在長沙,相對來說安全些。而孫策則堅持要葬在吳郡富春老家,本來距離也不遠,加之族中祖墳都在富春。
最後則是得出結論,待孫靜吳景與孫賁來見孫堅一面,再由孫策領著韓當騎兵一同前往富春安葬。在此期間,暫時不與山陰為敵。
相較於故主葬在何處,孫堅新納的文士集團則更關心孫堅軍的未來。不少人開始秘密接觸劉繇袁術,之前投靠孫堅是因為孫堅有一舉佔領整個揚州的趨勢,而現在孫堅身死,孫家集團前途晦暗不明,有多番打算也是情有可原。
魯肅和張紘則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整肅了整個江南文人集團,又代表江東士人與程普等人密會多次。在整個孫氏家族中擇出三人,分別是孫靜、孫賁和孫策,討論究竟接下來到底奉誰為主。
孫靜其人,雖然素有名望,在孫堅興兵之後就一直跟著孫堅,在軍中多有獻策,是孫堅軍中的老派勢力了。但是其人生性淡薄,不喜爭鬥,眼下的孫堅軍並不適合一個守成之人,所以不太適合。
而孫策素有其父之勇,在軍中威望也不低,是孫堅的直系嫡子。十來歲就隨著孫堅一同征戰,頗得孫堅喜愛,一直以來也是作為繼承人培養的。但是也繼承了其父親的缺點,幹勁十足但是頗為輕直,加上年紀太小,豁然掌兩郡數萬士卒,也擔心他難以承擔。
唯有孫賁,有勇有謀,自孫堅起兵時就一直跟著孫堅。在郡縣治理、領兵作戰、待人接物等等方面都具有賢名。而且孫賁作為孫堅同母兄長孫羌之子,獨自撫養弟弟孫輔,無論是官、民、軍三者中的名聲都是很好。
這也是程普和魯肅張紘等人幾次密會才得出的結論,只是吳景和孫靜兩人在孫堅集團話語權非常大,暫時也只能等他們過來,安頓好孫堅喪事之後,再作打算。
長沙距離諸暨一千六百里,豫章南昌則是更近,來來回回半個多月,吳景孫靜孫賁等人先後趕到了諸暨。都是跟著孫堅的起於微末,孫家眾人又是一片慟哭。待得上述眾人為孫堅守靈三天三夜,才由孫靜吳景領著孫賁孫策以及全副縞素的騎兵,前往吳郡富陽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