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俚貌�疃��蜆崆�判小!�

寇遁之在一旁聽著衛朔自言自語,不禁暗自咋舌不已,沒想到推廣一個宗教花費如此大。不過再想想日後闡教的發展前景,他又不禁興奮不已。

“幸虧前段時間從海貿上撈了一筆橫財,不然郡守府就是砸鍋賣鐵也拿不出這筆錢。”

衛朔忍痛從剛剛獲得的鉅款中撥出一筆預算交給寇遁之去修建道觀,二十萬貫可不是小數目,差不多是郡守府一年官吏的俸祿總和。況且眼下郡守府的財政並不寬鬆。各處都急需用錢,他能給寇遁之批這筆錢,可見衛朔對闡教的重視。

在每個郡至少建一座道觀,不但可以讓信徒獲得精神上的指導,同時還可依託道觀推行其他的活動。比如利用道教擅長醫術的傳統,在道觀內為信徒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醫療服務,以此來增加信徒對闡教的歸屬感。

在道觀裡提供醫療服務,對於廣大普通訊徒來說。太有吸引力了。如今這個年代沒錢看病的窮人太多了,甚至衛朔、寇遁之二人相信只要能順利推行醫療計劃。闡教一定能被底層百姓迅速接受。

在新的闡教教義中,每一次華夏臣民面臨生死攸關之際,大天尊都會林凡降世去拯救他的子民。在寇遁之有意無意影響下,新的教義將衛朔宣揚為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希望。

闡教創出來後,最先接受其教誨的則是遼東上層階級。在衛朔半強制、半勸解下,遼東文武上下、豪強世家紛紛皈依闡教。而那些歸屬烏丸人、鮮卑人則全部被強行該信了闡教。以此來加強他們對華夏大家庭的認同感。

其實衛朔在民族融合方面一直做得都不錯,如今再去遼東民間的話,你會發現那裡基本上已看不到當初隨處可見的胡漢雜居的情景,入眼之處皆是漢人形象。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那是因為所有跟鮮卑人、烏丸人相關的民族特種都被摧毀殆盡。這也為日後史學家研究其他鮮卑、烏丸歷史帶來很大苦難。

後世史學家一致認為,曾經活躍在北方的烏丸人、鮮卑人、匈奴人等草原民族之所以逐漸消失並融合到華夏大家庭中,其初始則開始於眼下遼東推行的一系列民族融合政策。正是得益於這一政策的推行,才讓後世華夏成為一個單一民族。

闡教的出現必然要大大增強治下百姓對衛朔的認同感,對他穩定兩地秩序,樹立個人威望起到不可低估的影響力。同時闡教的出現,必然要降低世家對各地庶民的輿論影響。

為了防止闡教反噬害己,衛朔有設立了數條規矩以此在某些地方限制闡教。首先,在闡教典籍內明文規定,神職人員不得參與政治、經濟等俗世活動,違者輕則剝奪其神職,重則要為此丟掉性命。

其次,關於闡教的資金來源,除了公開接受信徒捐贈的香火錢外,只能向官府申請撥款。而且闡教一切開支,必須接受官府審計部門的督查。

衛朔不斷地翻閱手上的紙張,很快就到了寇遁之為闡教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方面。按照寇遁之的設計,神職從上到下分為:掌教、天師、真人、道長。

掌教為最高領袖,目前由寇遁之擔任。掌教之下設天師駐守在各個州治所,負責一州教務的處理;而真人一般是有威信的信徒擔任,負責一個郡內的教務;道長則是每個道觀的最高負責人,也是闡教最基層的神職人員。

至於最高教務並不是由掌教負責,而是由掌教與諸位天師、真人組成的教會解決。闡教一切大事必須由教會透過,然後再由掌教宣佈執行。

衛朔對寇遁之整理出來的東西十分滿意,他不怎麼擔心闡教會威脅到他。其實就算衛朔不打算再扶持另外一個宗教,闡教也不是一家獨大。真正影響到華夏方方面面的則是儒教,孔聖人宣揚的儒教,經過董仲舒的努力後,已徹底成了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