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魚塘中魚的數量一直是個謎,反正是父親從來就沒有估算正確過,最後也只能無奈放棄了,反正都是正常餵食,定期收穫,每次的量還都特別的大。
十里八鄉的沒有人不喜歡這裡出產的魚,魚肉鮮美異常,要是那個做魚的飯店不從這裡進貨,生意肯定就不會太好。
也有人拿著這裡的魚進行過監測,最終也沒有測出什麼有害的物質,這也就是瀋陽每年只1-2次,每次使用靈氣的量都不大,最終才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
要說縣裡做魚肉生意的飯店哪家最火,那肯定要數瀋陽大叔的烤魚店,說是烤魚店,其實也提供清蒸之類的做法。
生意火爆到什麼程度呢,反正不提前幾天預約,突然上門十有八九是吃不到的,來吃魚的可不僅僅是木蘭縣的,市裡、隔壁縣的,最近還接待過跨省的食客。
當然也有其它村裡的混子打過魚塘的主意,可這裡是高檔別墅區,保安可真是不是吃素的,要是連老闆的老闆家的自留地給保護好,離丟飯碗也是不過遠了,別墅區的物業經理可是絕對的高薪,而且曾經是部隊中的王牌中的王牌。
魚塘在別墅區內,能親自進去的人並不多,所以對人們的影響並不大。但是養殖場就有點“不得人心”了。養殖場確實給周邊的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不僅讓他們代養牛羊,還高價收他們地裡的秸稈。
但是隻要有辦法的,都是搬離了村莊,到木蘭縣新區去住了。實在沒有辦法,自從養牛場正式開業以來,村裡就有一股牛屎味。現在5座六七層樓高的綜合養豬場搞起來後,他們就實在無法忍受了。
再先進的養殖廠,也是有味道的,而且這個味道終年不散,可是讓周邊村莊的村民感覺很上頭,但他們又捨不得養殖廠給他們帶來的收益,只能在掙到錢後進行搬離,在新區居住,在村裡工作。
後來在這裡長大的孩子外出上學,打工的時候,甚至很懷念這個味道,也是沒有誰了,沒有辦法,那代表的是從小的記憶和鄉愁。
縣裡也捨不得讓養殖廠搬離,每年僅是牛就出欄3萬頭,豬出欄達到10萬頭,妥妥的年產20億以上的企業了,這可是縣裡的納稅大戶,而且還能給縣裡的村民帶來很多額外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