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王母便賜封地藏王菩薩為幽冥教主,官方承認其地位,讓這位佛門菩薩在幽冥地界的權利和太乙救苦天尊相當,用來示好。
西王母的小動作,元始和老子自然察覺了,可他們對此也無可奈何。如今的洪荒已經不是他們玄門獨霸的天下,而王母已經成為天道聖人,和他們兩人的地位相差無幾,再加上一直虎視眈眈盯著玄門的佛教,所以他們也不可能強壓王母,只能拉攏。
王母也不是真心倒向佛門,不然她也不會將自己聯合西方教二人的訊息讓元始二人得知,之前想要佛門弟子為天庭仙神不過是做做樣子,想要元始等人表態而已。
所以當闡教向她妥協之後,她也便熄了讓西方教人才繼續成為天庭官員的心思。
不過王母畢竟勢弱,不可能真的得罪西方教,她並沒有切斷自己和西方教的關係,畢竟在道門和佛門的壓力下,她要取得一定的平衡才是最好的。
闡教妥協最大的產物便是大周,沒有了闡教的支援,僅僅憑藉周王朝自身的底蘊是無法讓王朝的光輝撒向整個洪荒宇宙的,即使文王和武王姬發兩人都擁有了太乙金仙的實力也不可能。
沒有了闡教的掣肘,王母便讓人開始挑撥起諸天世界、北冥大陸、南離大陸等諸侯勢力,讓他們退出大周的朝貢體系,不奉周天子為人王。
有了仙神在背後支援,這些諸侯王自然不會真的讓周王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
下屬不服,大周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征討大軍如約而至,不過卻被暗地裡的仙神所破壞,整個周王族的影響力再次收縮到中洲九州。
仙神插手人間的爭端,導致周王朝由興盛變得衰敗,這對於在火雲洞中潛修的伏羲來說是不可以容忍的。
但是這次爭鬥屬於天庭神權和人間王權的鬥爭,即使五方上帝已經投身人族成為人族聖王,但如神農軒轅等人現在還是天庭上帝,享有天庭爵位和供奉。
所以這一次周和天庭的鬥爭他們都袖手旁觀,最多不讓天庭顛覆周王朝。這讓伏羲有些無可奈何,但又沒有辦法,當其他四位上帝不支援他的時候,伏羲也不能一意孤行,為了周王朝而得罪天庭。
事實上,西王母也沒有顛覆周王朝的意思,她所想要的只是在人間樹立天庭的威嚴,避免出現人王威望蓋過天庭天帝,所以只要周王服軟,不在無視天庭,那麼這場鬥爭便可消弭。
王母即使收手,讓周王的傳承得以儲存,可週王室的衰弱卻無可避免的。因為各地諸侯的野心已經被天庭挑起,欲。望這一怪物被釋放出來,想要收回去便難了。
為了征討叛逆,周王不得不勞師遠征,最終雖然將九州大陸穩定了下來,可卻讓王室損失慘重,只能收起自己的獠牙舔傷口。
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在周王室衰落,闡教收縮自己的勢力時,潛伏已久的巫門再次活躍於九州地界。
周人不信巫,即使是祭天也交給國家官員管理。所以巫門便先拉攏那些被周人貶斥的遊牧民族、南方蠻族,以及少部分諸侯王。
隨著大周實力大損,北方的戎族、南方的蠻族則在巫門的支援下開始和周王朝開始進行鬥爭。
雙方的鬥爭不僅在人間軍隊,甚至在仙神層次也大打出手,而這一次闡教不在閉山潛修,直接幫助周國再造乾坤。可當巫門請來西方教的兩位聖人幫助他們看著老子和元始的時候,巫門在洪荒無數元會的底蘊便不是玄門可以比擬的。
戎族和周人大戰百年,最終以戎族攻破周朝都城豐京和鎬京,然後九州華夏諸侯聯軍合力將犬戎打敗趕回北方。宗周滅亡,新的周王遷都雒邑,以成周地區為王室直轄屬地,建立新的周朝而告終。
然而新的周氏雖然建立起來,可週王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