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再也不說什麼南京的問題了,只要宋朝願意停下腳步,他們可以回草原上去放牧,答應永世不再踏入中原半步。
承諾是不可靠的,宋軍現在的目標就是耶律涅咕嚕率領的那幾十萬遼國jīn銳。只要把這些幹掉,能真正確保日後遼國沒有膽來挑戰大宋。
七月下旬,蕭韃裡在得不到宋軍答覆之後宣佈大遼遷都上京。至此,南京,東京,都已經被宋朝佔領,只剩下一箇中京也是危在旦夕,遼國人的形勢又回到了幾百年強石敬瑭請他們入住燕雲之前。
皇佑三年八月上旬,宋朝三路大軍會師,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完成。
第673章 仁宗的佈局
第673章仁宗的佈局
打下中京結束戰鬥已經只是一個程式上的問題。
遼國人都已經走了,蕭韃裡只在這裡部署了四萬守軍,這些人大多是遼國的平民,而且基本上以農耕的漢人為主。她不帶這些人走是因為這些人去了草原之後會不適應那裡的生活方式,可能會成為契丹人的負擔。
負責守城的將軍也已經沒有了鬥志,不是說宋軍太強大了,只是他看不到希望。
城裡的遼國人派出了使者,願意投降。而仁宗的想法是,大宋得到中京,意味著自己不光完成了太祖太宗的遺志,收復了燕雲地區,還把大宋的疆土北擴幾千裡,讓仁宗成為宋朝繼趙匡胤之後又意味開疆拓土的君主。
所以進入中京一定要有一個非常隆重的形式,只是一個形式的問題而已。
現在擺在面前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展開第三階段的戰役。
這也是後一個階段,重創遼國的有生力量,讓遼國人再也無法對宋朝構成威脅。
本來這件事情是棘手的,因為耶律涅咕嚕手上那幾十萬騎兵一旦退回草原上面去了。依照宋朝軍隊現在的戰鬥能力,不可能用宋軍的兩條tǐ在那草原上面把這幾十萬人逮住。
不過這一切現在因為遼國人的內訌而變的非常簡單。早在陳元還沒有趕回來之前,宋朝綜合各方面彙集而來的情報就已經猜出了事情的大概。對於蕭韃裡這樣的手段,仁宗雖然覺得有些驚訝,但是也感覺這是給宋朝好的一個機會。
“世美,你看耶律涅咕嚕回去之後會怎麼辦?”
“臣以為他無外乎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耶律涅咕嚕帶著大軍遠走高飛,自立為王,這樣可以等待以後的機會,興許還能捲土重來。中策是向我們大宋投降,以求得一線生機。下策麼,就是發兵攻打蕭韃裡,拼一個你死我活。”
仁宗聽後很是贊同:“朕也是這樣想的,我倒是希望他們打起來,不過,恐怕那耶律涅咕嚕不會如我們所願,有探馬來報,他沒有回上京,帶著部隊往西邊去了,估計是選擇了你說的上策。”
“若是那樣當真麻煩的很,他這一手對於蕭韃裡來說也是很難應付。耶律洪基被我們抓住了,蕭韃裡遷都上京,卻沒有皇上,她根本就鎮不住局面。”
“你的意思是,蕭韃裡可能不是耶律涅咕嚕的對手?”
“臣就是這個意思。萬歲,蕭韃裡擅長的是勾心鬥角,但是耶律涅咕嚕卻擅長征戰,當耶律涅咕嚕對蕭韃裡有所警覺的時候,她根本沒有機會的。”
仁宗沉思了一下:“蕭韃裡的使者還在我們這裡,他們現在願意接受我們提出的一切條件,只求讓耶律洪基回去。你看這人,我們是放還是不放?”
放有放的好處,不放有不放的好處。
從大局上來說,放了耶律洪基可以讓遼國的內鬥加jī烈一些,這對於現在沒有能力攻擊草原的宋軍來說非常有利。可是大宋境內的許多人並不是這樣想。宋朝的仁宗的,江山是他們家的。但是如果只為了自己一家著想,這個江山馬上就要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