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屋談。”
進屋,李超讓人準備好茶水和瓜果,然後就讓人退下去了。
廳中,只剩下了皇帝和八個宰相,嗯,還有一個忐忑不安的太子。他還以為他爹從長安跑過來,是要來教訓他沒好好做功課的呢。
“你遷都的摺子,朕看過了。營建新都,錢從何來?”李世民開門見山,也不繞彎子。
那邊陳叔達跟著道,“朝廷新增的那一千萬商貨還沒進太倉呢,用處都已經有了,不可能拔出分毫來。”
高士廉也道,“整頓佛寺的事情,一時也還不能操之過急的,暫時也一樣還弄不到多少錢。”
李世民和一群宰相上來就把幾條路給堵死了。
一群人全都盯著李超,你還能從哪裡弄錢出來?
李超倒是好整以暇。
既然他敢提建新都,那當然是有準備的。光是無腦的提意見,不給解決方案,誰都會提。只有拿出實際的方案做支援,那意見才是有用的。
“陛下,其實營建新都,並不需要朝廷出一文錢!”
“嗬,文遠這個笑話講的不錯。”長孫無忌呵呵笑道。
杜如晦提醒李超,“切不可大量役使民力。”
“也不能多向百姓攤派。”房玄齡也道。
在他們想來,要營建一座新都,不費錢那是不可能的。楊堅當年建大興城大興宮,也就是現在的長安城和太極宮,可是用了很長時間,花費了不少錢。甚至直到大業九年的時候,長安的外城的城牆,都才剛完工。
大隋朝幾十年時間裡,長安城都是在陸陸續續的修建,到隋滅,長安城都沒真正完工,好多地方還是荒蕪著呢,只是圈起來了而已。
楊廣後來營建東都洛陽,建的很快,但是費的錢也多,役使的民夫更多。
李超搖了搖頭。
“陛下,臣只是說長安無法再適合擔任大唐的都城,因此需要營建一個新都,以便於朝廷更好的管理大唐的萬里江山。但臣並沒有說,馬上就要搬去新都啊,這新都也不用說兩三年就趕建起來的。”
“難道你打算建個十年二十年?”
“那當然也不用,我們可以按照需要,把新都分為好幾個工期。比如說,這一期工程,我們建造宮城和皇城,宮城是陛下和嬪妃的居所,也是陛下辦公理政之所。而皇城,則是京城諸衙所在。這兩個要先建,列為一期工程。至於外城,這是百姓居所、商市之地等等,這些可以先建一點,不必要一次性都建好嘛。”
李世民聽的點頭,這倒也是一個方案。
但,說來說去,你分十期建,不也一樣得要錢,錢從哪來?
“錢?只要操作的好,不需要朝廷花一分錢,就能擁有一座嶄新的都城,而且還能賺錢呢。”李超笑著回答。
在後世,流行一個詞語,就叫城市經營。
說白點,就是政府賣地皮。
當然,也不是這麼的簡單。
城市經營也確實是一門學問,地方政府以城市做為資本,做為載體來經營。這就如後世許多城市都喜歡開發什麼新城區一樣。
政策先徵了一大片地,一般都是在城區的邊上,都是些農田菜地或者一些破舊的廢棄廠區,便宜的把地拿下來,規劃一下。
出個圖紙,搞幾個設計,然後就整地,什麼三通五平的。
最後就是搞招標了,這裡要建一個什麼什麼市場,那裡要建一個住宅區,那裡要建一個商業區,然後是什麼街道啊、下水道等等。
反正每一個專案,都可以招標嘛。
那些人花大價錢來競標,競下了標,還要交保證金這些,然後還要帶資開發,就是墊付。同時呢,新城架構起來了,政府又可以賣地了,把邊邊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