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十年前了。
他為漢京營造使,還是山南道宣撫使、襄、鄧刺史。他為朝廷遷都打前鋒,也為大唐的大災荒籌措糧草。
自那出來後,他就沒回去過了。
自己也都成了一箇中年人了。
李超一行一出現在這邊,立即有人就來迎接了。
“老師,終於等到你們了。”
右軍大都督、絳郡王蘇定方趕上前來,他的身邊是西京留守、巴郡王屈突通,這兩位的衙門都在長安,算是文武搭檔。
另外陝西道宣撫使、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京兆府尹等一群陝西道的高官也都來了。
李超的身份地位,本就足以讓他們全力接待的,何況李超這次來還掛了一個巡撫之銜。大唐的巡撫只有兩個人當過,一個是太子承乾,當初巡撫嶺南。第二個就是趙王了,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這可是巡撫七道啊。
巡撫雖是臨時差使,但卻是欽差大臣,有糾察地方官吏大權。要是他們怠慢了,李超到時一句話,說不定他們都要降職免官。
“大家何必這麼客氣,我這次來,也就是回家看看,巡撫、欽差這些,大家也不用當真。”李超笑著說道。
“趙王可不能這樣說,你可是財神爺啊,我們陝西聽說趙王西巡,第一站就是關中,我們可是非常高興。還想借借趙王的風,看能不能給我們陝西發展發展地方民生經濟。”
長安的官員,如今是以西京留守為首,蘇定方這個大都督管的是軍,不是一個系統的。留守之下是宣撫使,然後是本道的三司使,再才是長安所在的京兆府尹。
當官也是要考核的,所謂一年一小考,兩年一中考,三年一大考。考不合格可是很麻煩的,若是小考不過,要在吏部留下壞評。若中考不過,就要降職,若是大考不過,甚至可能被免官。
而做為地方官,考核都是有硬標準的,如今最重要的幾條,還是地方安定和民生經濟。這兩樣是重中之重,這些年,關中雖從國都變成了陪都,但還是很安穩的,現在大家比的還是搞活民生經濟的本事。
自己轄下有多少工坊,一年創工商稅收多少,都不容易。想和過去一樣,當個糊塗官,幾乎不可能。
李超一入關中,長安的高官們就組團來了,就想著讓李超給關中搞點大專案。
看著他們那副認真的樣子,李超不由的哈哈大笑,嗯,如今的大唐地方官還是挺有上進心的嘛。
“先回灞上再說!”李超心情很好。
第119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
十年時間其實不算長,但灞上卻真正的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通往灞上的道路,寬闊平坦,能夠並行四車。
哪怕是在晚春的多雨時節,道路依然沒有半點泥濘難行,更沒有翻漿。路上鋪了沙石,兩邊都是楊柳樹,此時已經滿是綠絛。
李家父子回來。
白鹿鎮上的老鄉鄰都紛紛趕來,灞上酒坊、紙坊、書坊等這些李家的產業,管事們自然也要趕來見東家。
白鹿書院的老師們自然也是要來的。
然後李家窯洞被圍的裡三層外三層根本就擠不進人,到處是鼎沸的人聲,還有興奮的人群。
李家的門也被擠壞了,門檻也被踏壞了,眼看著窯洞裡的院子都要發生踩踏事故了,最後李超也只得讓官兵開路,全家轉到李家宅去。
然後李超直接帶著大家去了鎮外的地裡頭。
大多數人李超都不認識,縣令不再是原來的縣令,這鄉鄰也多變了人。看著那些陌生的面孔,老爹臉上的笑容似乎也有些麻木了。
他回鄉,更想看看這裡的舊相識,而不是如今這樣,人人都跑過來圍觀,說著各種奉承話。
老爹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