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雖然比往年都要寒冷,不過,終究是過去了。
當北方大河裡的冰凌悄然開化,轉眼間便來到了公元前207年。
秦二世三年,初春時節,寒意料峭。
項羽忍了整整一個寒冬,終於按耐不住,發兵西進。
而退守的趙成部,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訊息。
兩路大軍相向而行,大戰一觸即發。
決戰地點,依舊選擇了恆山郡、太原郡一線。
之所以在這個地方,主要是考慮到王離部和李戰天部的兵馬,一直與劉邦互相牽制著。
在這個地方決戰,正好沒有其他勢力的干擾。
對於這個決戰地點,原本就是約定好了的,趙成自然也沒有什麼意見。
不過,或許是為了增加勝算的緣故,趙成向胡亥請旨,從咸陽的都尉軍中抽調了三萬精銳兵馬。
除此之外,王離的十萬大軍也被他抽走了兩萬。
……
其實,在這個時候,除了投入到主戰場的兵力外,大秦還有五十萬大軍。
不過,北邊的原屬王離部長城軍團的剩餘十萬人,要時刻防範匈奴南下。
而久踞南越的趙佗,麾下雖有四十萬大軍。
不過,此時的他,卻早已生出了割據稱王之心。
即便聖旨到了,他也找各種理由推脫不奉。
因此,除了留守咸陽的不到十萬衛戍軍外,趙成和王離麾下的這三十多萬人馬,可以說已經是大秦的所有家當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是一場決定性的大戰。
此戰的結局,將會直接決定今後這天下的格局。
甚至,會一定程度上決定這歷史的走向。
面對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幾乎所有勢力都有了動作。
原本自立為王的趙王武臣、燕王韓廣、魏王魏咎、齊王田儋等,幾乎在同一時刻表態,支援楚軍伐秦。
不過,他們由於兵力不如楚軍,因此,大多隻能在精神上支援一下。
當然,也有的象徵性地給了點兒糧草,算是提前跟天下霸主先套個近乎。
面對這樣的情形,劉邦的心裡倍受煎熬。
他也想坐擁二十餘萬鐵騎,可以與秦軍主力正面交鋒。
可是,他卻沒有這個機會。
更讓他無奈的是,他還怨不得別人,誰讓自己的兵馬不如項羽多呢?
至於李戰天,雖然看著項羽兵強馬壯,羽翼漸豐,倒是依舊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他還在等,等這場大戰進入白日化的那一刻。
他知道,只有這兩方徹底你死我活地交鋒,自己才有可能尋到破局的機會。
李戰天有自知之明,自己的七萬兵馬,在項羽二十多萬大軍面前,還是單薄了一些。
所以,這幾萬人不動則已,動則擊其七寸,傷其元氣。
……
當然關注這場大戰的,還有二世胡亥,丞相趙高,以及大秦朝堂中的大小官員,甚至販夫走卒。
胡亥之所以關注,因為這場戰爭將影響到大秦的國運。
身為大秦的皇帝,他不得不關注這場大戰。
趙高關注的原因,除了自己是大秦的首輔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自己的弟弟是此次大秦雄師東征的主帥。
此戰一勝,趙家在大秦的地位將扶搖直上,更加如日中天。
但如果此戰敗了,自己也得早做打算。
至於其他的官員,大多是純粹關注而已。
畢竟,他們沒有直接參戰,無論誰勝誰敗,板子大概也拍不到他們身上來。
販夫走卒們的關心就更加單純,他們只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