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現的完美人生,不完美,本來就是人生。

31 牢騷

常發牢騷的人有幾種情況,一是對現實不滿,二是生活不如意,三是工作不稱心,四是對別人看不慣,其實,也沒有那個必要,仔細想一想,究竟社會和別人欠我什麼,何必牢騷滿腹。

我們只要留心,就會常常發現,社會上經常發生許多奇怪的事,在人們的預料之外,不該發生的事發生了,不該出現的事出現了,一個地痞流氓靠打架發了財,一個混混靠搶地盤搞建築,強裝強卸致了富,一個文盲幾年不見當了鄉長,縣長和副市長,一個當年流浪街頭的小叫花子後來成了專家教授、工程師,這都是人們當年難以預料的事。有的人不解的說“當年他在我手下當兵,連個勤雜工都不如”有的人說“那小子當年賴皮,如今成了幾萬人、幾十萬人的人頭”這些言談話語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那人的嫉妒,說嫉妒也好,說羨慕也罷,反正心態也有點失衡,當年踏踏實實工作了一輩子,還不如一個地痞流氓,自然心裡有許多疙瘩,嘴裡也就有了牢騷,其實這牢騷發也是如此,不發也是如此,任何事物的發展和突變都有一定內因和外因在起作用,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它,還不如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牢騷。

社會上不合理的事很多,不該贏得的官司贏了,不該輸得官司輸了,該提的人沒有提成,不該提的人提升了,該晉級的沒有晉級,不該晉級的晉級,好人在受氣,惡人在當道,正義得不到伸張,邪惡得不到抑制,這也許是一個階段的自然現象,任何人一時難於扭轉,但發牢騷也沒有用處,要麼你逆來順受,要麼你憤然抗爭,牢騷只能表明一種態度,與匡扶正義無補。

我們還發現,有的人曾經提攜過別人,幫助過別人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而發牢騷,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其實這也沒有必要,因為當初提攜幫助別人時就不應該想到別人的回報,如果在提攜幫助別人就抱有回報的想法,那麼當年的善舉則是不純的,因為做好事時包藏禍心,假若一個人當年培養提攜了別人,使別人得以升遷,本來在培養別人時已經享受了培養人的快樂,一個人曾在經濟上給人以幫助,使別人度過難關,例如把別人從困境中救出,從危難中解脫,或者用金錢幫助讀書上學,在當年幫助別人擺脫困境時,已經享受了幫助人的快樂,以至於後來發跡後不能回報自己,那是他的事,而不是個人斤斤計較的範圍,有的人則不是這樣,往往會說“要不是當年我的幫助,他咋會有今天”是的,你的幫助讓他走出困境,這僅僅是一個外部條件,關鍵是他個人的努力和天賦,別人還沒有回報時也許還未到時候,也許別人忘記了那段歷史,但作為個人去糾纏那段恩怨,則顯得自己的胸懷不夠寬闊。

我們村裡有個1943年入黨的黨員,當了一輩子幹部,也算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建國後當了半輩子幹部,為村裡的水利建設平整土地立下過汗馬功勞,如今八十多歲,每當人提起當年往事,他便流露出一種傷感,沒有工資,沒有補助,兒子不孝順,生活不夠順心,但他很少發牢騷。可是不久,他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當了半輩子農村幹部,上級有政策,給了他每月近百元的補助,因為抗日時期的老黨員,又有了一份每月近百元的老黨員補助,老人終於笑了,因為他得到他應該得到的。當初沒有是因為沒有到該回報的時候,我也有這樣的故事,我在教書時一個學生叫馬濟光,是我班的學生,一連考了三年,沒有考上大學,他很聰明但很滑,不努力,第二年沒有考上大學,無臉見我,在我的辦公室門外轉悠,不敢進屋,當他被我發現時,把他叫到辦公室,他到我屋裡,雙腿跪下,嚎啕大哭,哭的真叫人傷心,我讓他發洩心中的積憤,哭完了,我給他講了許多古人治學的故事,並給他以鼓勵,並安排他再次就讀,免了他的一切費用,並在的小夥上就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