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暴露幾天,劉承宗的元帥府主力還沒啟程,計劃還能變更;晚暴露幾天,也不會影響他們的軍事行動。
偏偏就這個時間,元帥府大軍已開向嘉峪關,張天琳赤手空拳翻過了祁連山,睜眼就是絕境。
沒有武器裝備和戰馬其實是小事,張天琳做過首領,他明顯能感覺到,真正的大問題是在這種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絕境之下,營中氣氛不好。
士兵對前途絕望且迷茫,這種時候他敢讓軍隊赤手空拳向北進軍,士兵就敢譁變。
他召集部下軍官在野地議事,開口就是:“這時顧不得別人了,軍法諸位都知道,這會是死局,也顧不得許多,我只說一條規矩,不能殺人。”
議事的軍官都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曾在河湟大戰率馬隊正面擊穿董學禮部騎兵的千總馮大奎勸阻道:“將軍,黃番恐怕不會將兵甲交給我們,硬搶只怕事後大帥不會責怪下來……”
馮大奎搖搖頭,後面的話不需要說,在場都是帶兵將領,清楚違背軍法的下場,保障一支軍隊戰鬥力,只有賞罰。
作為元帥府最精銳的嫡系四營之一,營內士兵最低勳位是一等材官,他們擁有元帥府十三營最優厚的待遇,與之相對的也執行著最嚴格的軍法。
元帥府的軍法在各營沒有區別,但施行時總會因人而異。
就比如在行軍中隨意說話,儘管軍法不允許,但如果是屯牧營的蒙古兵,這就不算個事;若是河湟五鎮的鄉兵,也只是會被長官呵斥而已。
但是在野戰營,一名士兵在行軍中未得長官准許隨意開口,就要被打軍棍了;如果什長不打,全什都會被打。
隨意開口尚且如此,更別說明目張膽的搶劫了。
元帥府計程車兵一般不搶劫,因為搶劫必死,所以伴隨搶劫的通常是更嚴重的逃兵,逃兵的處罰辦法是半隊人留守、半隊人去捉,捉回來全隊捱揍、逃兵斬首;沒捉回來隊長什長記過、全隊捱揍罰餉一年。
如今張天琳幾乎明目張膽的說出要搶,部下軍官們可不想跟著送命。
張天琳卻非常果斷,道:“我們只有一次機會,去借兵器,黃番未必會給,萬一不允,對我等起了提防之心,我們沒兵器就搶不下來了。”
“沒兵甲戰馬,我們根本活不到帥爺破嘉峪關進甘肅那天,我下令,爾等執行,事後帥爺追究,一切歸咎於我,與爾等無關。”
有了他這句保證,麾下將領稍稍放心,這才各自琢磨起怎麼搶劫兵甲的事。
最後定下計劃,張天琳才再度對眾人叮囑道:“能不殺人就不殺人,萬一事情變壞,老子的腦袋可就保不住了。”
張天琳也怕控制不住局面,他的想法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事後劉承宗明面上肯定會懲罰他,不罰不足以服眾,但只要仗打好了,又沒有殺人造成太惡劣的後果,那對他的影響應該不會很大。
有了這個決定,張天琳旋即將兇惡目光望向八字墩草原駐帳的五部黃番,他們要重拾老本行兒——搶。
張天琳做了兩手準備,他先是單騎見了塔合智克會面,連哄帶騙,告訴塔合智克山那邊還有七千軍隊和武器裝備正在運送,要五部黃番暫借給他六百副弓箭和六百匹戰馬,以防官軍殺過來。
塔合智克不想給,但又不敢不給,最後沒辦法,跟他商量到三百六十匹馬、五十套鎧甲、三百六十張弓和一萬支箭。
一商量,張天琳就知道這事沒辦法好好解決。
因此塔合智克前腳讓部眾把東西送來,張天琳後腳就變了臉,武裝起三個百人隊,挾持塔合智克,以不傷一人為條件,取了黃番五部所有的兵器戰馬。
看著八百多匹戰馬和能武裝起一個千人隊的武器裝備,張天琳滿意的很,對塔合智克也心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