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制度下,富裕的國家能夠供養出更多的重灌騎士,而窮國就要處於被動捱打的境地,諸如那時的奧地利和瑞士一般。
可是幹捱打誰又樂意呢?
於是乎,為了應對以重灌騎兵為主的奧地利,瑞士出現了以長戟手為主的瑞士步兵方陣,並且屢次擊敗了奧地利的重灌騎兵。
隨後,瑞士人的僱傭兵開始橫行歐洲,並贏得了歐洲最強步兵的美名,瑞士方陣也開始普及化,並衍生出更多的版本,諸如西班牙方陣、莫里斯方陣、古斯塔夫方陣都是瑞士方陣的變種。當然,這其中還有文藝復興對於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古典軍國主義的復甦,近代軍隊也開始逐漸成型。
和封建軍隊不同,近代軍隊不再強調個人武勇,而是轉為強調配合和團隊精神,在戰場上就如同一臺工業革命之後的自動化機器運轉,所產生的動能這就不再是那些靠著個人武勇的封建軍隊能夠抗衡得了的了。當然,除此之外,作為提供零件的新式募兵和軍校制度、提供能源的軍需制度以及作為晶片存在的參謀制度同樣不可或缺。
瑞士方陣最初憑藉的乃是同鄉的情誼和瑞士山民的堅韌,但是到了後來,隨著文藝復興對於古典軍國主義的復甦,培養團隊精神的方法也變得多種多樣,軍隊的凝聚力和承受傷亡的能力也在瘋狂攀升,甚至到了美國內戰期間,竟然出現過一支軍隊在炮火中呈佇列前進,直到陣亡超過八成才出現崩潰的奇觀。
和瑞士人為了應對奧地利重灌騎兵的威脅相同,其實早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由於北方蒙古人和東南的倭亂,明朝軍隊在平亂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兩種思路。
第一種便是李成梁吃空餉、喝兵血以養家丁親兵的思路,這其實是歐洲中世紀騎士制度的中國版本,李成梁名義上指揮十萬遼東明軍,其實際上在戰場上只能憑藉千餘人的親兵和家丁作戰,所以他的斬首數量最多也只有一千多。但是他的親兵家丁也確實敢戰,這些漢家騎兵在戰場上瘋狂的砍殺蒙古人和女真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就連被後世讚譽其有十大功績的努爾哈赤也只能靠著認李成梁為乾爹才能倖免於難。
第二種思路是戚繼光折騰出來的,透過對倭寇和蒙古人作戰,戚繼光發展出了步兵營、馬營、車炮營、輜重營的多兵種聯合作戰體系,藉此花式碾壓各路野蠻人。雖然戚家軍最出名的乃是鴛鴦陣,但是無論是鴛鴦陣還是諸兵種配合的體系,按照戚繼光的思路同樣是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配合才是這支軍隊的取勝之道。
其實在之後的歷史上,這兩種思路曾經出現過一次碰撞,就是陳文曾經講過的渾河血戰。一方是由通古斯蠻族統合遼東當地女真人和蒙古人所組成的八旗軍,而另一方則是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將軍編練的新的一支戚家軍。
努爾哈赤的八旗軍是按照李成梁的思路折騰出來的,以劫掠財富和奪取土地為目標的他們較之李成梁時代更加強悍,而戚金將軍的新版戚家軍其實只是個半成品,因為這支軍隊只有車炮營,沒有步兵營、馬營和輜重營相配合,作戰能力遠遜於戚繼光時代。
但是即便如此,在渾河血戰中,這支半成品的戚家軍還是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努爾哈赤以絕對優勢的兵力進攻也只不過是艱難取勝。如果不是四川白桿兵前期遭受漢奸炮手轟擊導致損失過重,配合作戰的遼東明軍的援軍始終沒有抵達戰場的話,誰勝誰負還猶未可知呢。
在陳文看來,戚繼光的戚家軍體系其實已經可以算是向著近代軍隊的方向前進了。瑞士人以同鄉為紐帶,憑藉著山民的堅韌使用瑞士長戟組成的方陣對抗重騎兵,而戚家軍則是驅除倭寇、拯救百姓為信仰,憑藉著金華府這樣民風彪悍之地計程車卒透過使用互相配合的鴛鴦陣來碾壓倭寇和蒙古人,其實在思路上已經無限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