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吃東西吧唧嘴,已經被李世民罰去抄寫李氏家訓去了。
抄十遍,抄不完,今天中午別想吃飯。
可憐的太子,被爹坑了。
李超洞悉一切,笑而不語。
“講武堂怎麼個籌辦,你有個章法了沒?”
李世民咬一口煎餅果子,嚼的那個有味道。還不忘記稱讚一聲雞蛋很嫩、火腿很香。
“已經有初步的想法了,總體上來說,是依照科舉之法來選拔學生。由各衛選送和地方良家子自報名兩種,但不論是哪種,都只是取得報名考試資格。還得經過稽核身份詳情,符合條件的才發放准考證,可入京考試。”
“有哪些條件?”
李世民邊吃邊問。
“首先,得是身家清白的編戶齊民,不論他是我漢家子弟還是歸化胡夷,只要是我大唐的編戶齊民,身家清白,那麼都可以。不過我們還設定了一些其它的限制,比如衛府選送的府兵,必須是二十歲三十歲以下,八品官職以下。而如果是地方良民報名,則需要在十八以上,二十三歲以下。另一條,起碼得識字三百!”
“識字三百?會不會要求高了一些,好多人都不識字的。”
“臣也知道,但我們現在選的可都是軍隊未來的棟樑之材,當然還是要儘量挑選最好的。講武堂的學生,也是宜精不宜太多的。底子好,才能教的更好。”
“你準備錄用多少?”
“千把人吧。”李超回答。
李超的打算是把講武堂辦成一所初級軍官學校,學習的時間定為三年。而且分科,初打打算是建步兵、騎兵、水師、炮兵、工兵、輜重六科。
學員分科培訓,在講武堂中也按照軍中編制,步兵設一營五旅,一旅百人,共五百。騎兵設二旅,共二百。炮兵設一旅,百人。工、輜、水都設一旅,皆百人。
這樣六科學員總數一千一百。
每設設一個科長,直接管理本科學員。學員按營旅隊編制,採用府兵編制。每科還設有教官,並設戰術、築城、兵器、交通、繪圖、計算六大教育學科。
此外還有學習軍制、軍規。
學科外,還有術科。
術科就是各科的專業技術了,騎、射、刀槍、擒拿格鬥等。
“搞這麼多科?還要教學科、術科?”
“陛下,講武堂就是為了培訓軍官的,而且是專業的軍官。自然一開始就得有明確的定位,特別是中低層的軍官來說,更需要優秀的專業技能。”
李世民點頭,“說的確實有道理。”
“繼續!”
“臣打算擬將講武堂學員學習時間定為三年。但在考試合格招入學校之後,卻要先把他們送到邊疆軍中接受一年的服役,表現合格之後,才能正式進入講武堂成為學員,開始培養。”
“直接送到邊關一年?”李世民搖了搖頭。
“這個時間太久了,不如改為先送到京師的上番部隊中,先接受三個月的訓練吧。三個月後考核,合格者正式進入講武堂受訓。”
李超倒也沒反對,“這也行。”
“陛下,臣擬學員們總學期三年,但兩年學校受訓後,第三年則要下放到邊關各軍中檢校。一年時間後,看他們的表現,其中優秀者給予晉升,表現最差者,淘汰。”
李世民對這條也不贊同。
花了兩年時間好不容易培養出來,表現不佳就淘汰,那太浪費了。
“表現不佳者,不予晉升,或者降級使用。”
“也好。”
“陛下,臣還打算建一些軍事小學。”
“軍事小學?這又是什麼?”
李超的計劃,是在天下各道各設一所軍事小學,生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