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弄的李弘都差些下了罪己詔,但不管如何,從小就沒有輸過的李弘,最終還是安然無恙的挺了過來。
“這有什麼奇怪的,這些日子裡,父皇的龍體每況愈下,貞觀殿裡每天都有當初的一些老臣子來探望父皇,一些人有幸被父皇召到後殿覲見,或許是從父皇嘴裡得知你老六不日會回洛陽的事情吧。”李弘順著李賢的視線看向窗外,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漸漸的越積越厚。
李賢望著那窗外不知疲倦的從天而降的雪花,再次嘆口氣說道:“世間唯有名利二字,可以讓人鋌而走險,甚至是不惜以命相博,人老了,當了一輩子的官,自然是到最後,希望能夠有個善終,能夠青史留名,可……這又是多麼的艱難啊。”
“話也不能這麼說,如果當初在位的時候,能夠對自己不懈怠,能夠為朝堂,為百姓做出一些福祉,那麼自然而然的也就青史留名了,也就不必這個時候,腆著一張老臉,無所不用其極的希望朝廷能夠給他們一個名分了。對了,說說祭陵城如何了。”李弘放下茶杯,開始進入正題。
930 銀裝素裹的貞觀殿
安西疾陵城這幾年作為大唐與大食的邊界線,同樣也作為一個大食兩大貴族的後勤補給中心,一直在給大食紛亂的幾個諸侯,提供著恰到好處的支援,所以才使得這麼多年過去了,大食依然是處在諸侯紛爭、割據不斷、戰火連綿的一種狀況下。
也不得不說,李賢在這其中也是做出了頗多的貢獻,卑路斯的兒子納爾希耶也已經不明不白的死去,整個疾陵城往西、往東,如今已經基本上完全被漢化。
大唐的文化、諸子百家、經史子集如今已經開始紮根在了人們的心裡,炎黃子孫、華夏民族的概念雖然還沒有徹底的立體起來,但已經是頗具規模跟雛形。
而身為橋頭堡的疾陵城,必須要在亂世紛爭、緊鄰戰爭的大食旁邊起到一個顯著的作用,跟發揮重要的影響力,讓所有人的百姓看到,大唐的安定與繁榮,與大食連年戰火的景象,形成的鮮明對比。
讓人們意識到,漢傳統文化、華夏文明的精神比起大食的經書,更要能夠百姓帶來最為需要的安康與溫飽。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刀對刀、槍對槍、各自擺出車馬炮,而後憑藉著熱血跟勇氣,就能夠決定戰役勝利走向的戰場。
這是一場綜合到了極致的戰爭,甚至在更多的時候,不論是騎兵還是步兵,不論是你的裝備精良還是落後,都不再是決定這樣的一場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輸出,文明的選擇,歷史的積澱、朝廷的開明等等因素,反而成了大唐抑制大食強勢、破壞大食穩定、吸引大食百姓的主要因素。
根據李賢在疾陵城的統計,因為不堪大食連年戰火的大食百姓,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百姓攜家帶口,穿過大食各個諸侯、貴族的重重封鎖跑到疾陵城以東,或者是進入安西四鎮的腹地安家立業。
隨著這幾年的人口遷移,隨著安西的人口越來越多,安西四鎮不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商業上的地位越加的重要。
人種的多元化也成了安西這一片土地上的另一大特色,相較於中原的長安、洛陽,人們往往對高鼻樑、藍眼睛,只要是不同於唐人外貌特徵的一種異族印象,在安西等地是完全不存在的,這裡不論是哪個人種,都開始漸漸的在內心的深處,在骨子裡接受漢文化的傳承與文明,並且因為安西的富裕跟繁榮,而因此感到自豪。
在安西從來沒有哪一個人種不認為自己是唐人,每一個進入安西安家立業的異族,如今都以能夠說一口大唐官話而自豪,但安西的區域性語言文明,在當地依然還是主流。
在李弘看來,李賢憂心的問題根本不用擔心,傳統文化的開枝散葉,並不是完全的在形式上取締所有文明的存在,而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