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戰兵五萬,輔兵三萬五千,民夫十萬人,人數共十八萬五千人。”
“十八萬五千人編為北伐行營,所有的戰兵編為前、後、左、中、右五軍。”
李璟點了點頭,去年一年雖然在遼南修了一條大馬路,又疏通了復州河與碧流河。但這次李璟的野心不小,準備一次把積利州和建安州甚至是安市州都吞下。五萬大軍加上三萬五千名輔軍,還有大量的馬匹,每天需要消耗的糧草絕不在小數。更何況,李璟為了避免攻打山城出現的傷亡,去年還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這讓後勤運輸的難度大增,為了保障到後勤,這次不但調集了大量的牲口運兵運糧,而且一次性徵調了十萬民夫,甚至這三萬五千輔兵,他們的主要任務也將是運送護衛糧草輜重。
一次動員十八萬五千人參戰,對於鎮**來說,如此規模的大戰也是頭一次。
近二十萬人和二十多萬的戰馬和挽馬馱驢的消耗,糧草需求巨大。
“考慮到遼東地形,運輸難度大,因此每個月預計使用糧草五十萬石。另外,十八萬五千人糧餉預計支付一百萬貫。另外各種軍械消耗,也十分巨大!”金州刺史兼行營掌書記郭承安補充道。
李璟將目光望向李讓,李讓點頭道:“經過一年的準備,先期已經在遼南儲備了大量糧草。有這麼多的民夫,後勤這邊大帥請放心,我等一定保證跟上供應。只要大帥不是一日百里的速度推進,我想我們還是不用太過擔心的。將士們和民夫輔軍的錢糧賞賜,我們也準備充足。鎮**藩庫裡,可是為此準備了一大筆錢帛!”
打一起如此大規模的大仗,每日消耗的錢糧器械都是海量的。不過李讓卻並不太擔心,這次的出兵前景十分明亮。消耗的雖多,可只要能按計劃中的攻佔積利、建安、安市三州,戰爭的紅利就足夠將消耗的一切都賺回來。哪怕就是隻打下積利州,這也不會虧本的。
李璟滿意的點頭,高聲道:“參謀司立即將北伐行營的行軍編制下達各軍,將各軍編組,頒發兵符印信。大軍兵分五路,左右兩軍從復州河與碧流河北上,曾元裕和趙犨兩位將軍領神捷軍和飛熊軍為前軍左右先鋒,前面開路。本帥領中軍隨後自大路跟上,由李讓領後軍輔軍與民夫押輜重隨行。”
“驍騎司立即派出飛騎探哨,四出打探軍情。”
各將都紛紛領命,這次如此大規模的戰事,李璟留了十萬戰兵駐守登萊淄青各縣與平州。對於遼東的地形,李璟很明白,出動的兵越多並不是就越好。遼東的地形,對於後勤供應要求極高,壓力極大。想隋唐兩代,隋煬帝和唐太宗都親征過遼東,但幾本上最後都是後勤供應不上,不得不退兵。特別是隋煬帝的三徵遼東戰敗,規模最大時發兵百萬,徵民夫數百萬,可最後都還敗了。特別是薩水一戰,九軍三十萬兵馬過鴨綠水,被高句麗人用詐敗誘敵輕進的計策,吸引的隋軍三十萬兵不斷的追擊,結果最後當高句麗人反擊的時候,隋軍卻沒有糧草而導致一擊即敗,三十萬人全軍覆沒。
經過無數次推演,最後參謀司給李璟的提議是出動戰兵五萬人馬。李璟本來是想只出兩萬人,可這個計劃被參謀司否決。他們的理由是唐代宗親征遼東時,也吸引了隋煬帝徵遼失敗的經驗,因此只帶了總數十萬的兵馬徵遼,還分成了數部。結果雖然連戰連勝,可兵力太少,最後徵遼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唐太宗身邊當時只有幾萬人而已。
最後李璟同意了參謀司的五萬人數字,不過雖然最後決定只調五萬戰兵,可參謀司最後定下的輔軍民夫數量也達到了十三萬五千人馬,並且還調集了戰馬和挽馬馱驢二十餘萬頭。
李璟這次確實是下了血本了,不但把一年來在遼南輪流受訓出的幾支山地騎兵和山地步兵全派了過來,而且給所有的騎兵配雙馬,給步兵也配了馬。這豪華的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