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來得及趕回去,反正要分析案情,在局裡會更方便。”
“也行。”伊達航沒有異議,“快一點能趕上。”
拉麵什麼的,吃多了容易膩,大食堂隨便湊合搭配反而是優選。
不用再選擇的前輩拍了拍小夥伴,習慣性地調侃,“爭取早點破案!”
已經有了良好接受能力的 killer面不改色,只要目的達到萬事皆可。
回到警視廳,直接到了食堂裡,幸好沒來得太晚,最後一餐趕上了。
食堂還很熱鬧,周圍全是警察,殺手淡定極了。
看看前輩跟認識不認識的人打招呼,還有閒心想想另一個臥底的小夥伴。做出「雙臥底」的安排前,壓根沒有想到,明明在同個地方,遇見卻是那麼困難的事——黑麥那傢伙也不知道是怎麼工作的。
簡單的午餐過後,他們回到了辦公室裡,開始分析案情。
分散調查到的、與在大瀧克智住所找到的報紙相對應的案件,找出更詳細的內情,再一一分析犯案手法,將它們歸類總結,最終得到有用的資訊。
“他對槍/殺/案同樣在乎…”伊達航摸著下巴,回憶著別墅案出現過的那把手/槍,“小島真陽意外去世後,警察在他隨身攜帶的包裡找到了手/槍,但這個訊息沒有公佈,會不會他們都以為槍在對方的手裡?”
“有可能啊,說不定還會以為,同伴之間互相殘殺。”
“彼此懷疑對方手裡有/槍,隨時會為了吞併其餘的財寶而殺人,害怕沒有槍的自己一出現就會被殺死,所以甘願在外面流浪20多年,任由珠寶埋在土裡也不敢回去。”
“反過來說,一定有必須回來的理由,要麼是確認了槍的下落。”
同事們討論得很熱烈,一字一句的分析,彷彿兇手的形象已確定。
琴酒雙手環胸,以一副思考的假象遊離之外,他得考慮退場的劇情了。
時光悄無聲息的流逝,伴隨著腦海中下班打卡的提示音,黃昏降臨。
討論有了收穫的前輩熱情相邀,“一起去把犯人抓回來吧!”
“……”嗯,今天也沒能準時下班。
取消
前往加班的道路上,殺手維持著消極的態度,彷彿回到了第一天。
除了偶爾回應嘮叨的前輩外,更多的是思考討論會上沒能解決的事——退場是毋容置疑的,但退場的方案卻有pn abc。
更早之前他考慮過,在特別宏大的場面中落幕,但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深思熟慮,發現那是最糟糕的做法,甚至讓他懷疑起黑麥的用心。
比如pn a,簡單概括成:和犯罪嫌疑人殊死搏鬥,然後犧牲。
想象出來的畫面很容易,只要抓住機會,在警察的面前主導一場戲——主角是自己,犯罪嫌疑人是配角,周圍充當目擊證人的同事是次要配角。
【首先配角掙脫了警方的包圍圈,奮力逃跑,主角去追,從街頭到街尾。終於把人追上,正等著用手銬加一層保險時,配角卻從懷裡掏出來一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