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我現在發展這些,還來得及嗎?
【嫁接技術的起源,最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的“橘逾淮而北為枳”,就是南方的橘農以枳為砧木、以橘為接穗,嫁接培育出新品種,移植到北方。】
春秋時期眾:……我說怎麼彈幕裡,都是我們春秋時期的人在驚歎羨慕呢。
敢情,你們戰國時期,有嫁接的苗頭了?
西漢,農學家氾勝之。
更是心中瞭然。
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嫁接的苗頭,而他們的漢代,自然也是懂得嫁接。
如今的漢朝,就有嫁接的技術。
譬如將十棵葫蘆莖捆在一起,包上泥,就是一種嫁接的技術,他們稱之為“椄”。
這樣嫁接出來的葫蘆,可以結出大的果實。
氾勝之趁著天幕述說的一個空檔,將他們西漢的嫁接技術,傳送上天。
給大家夥兒分享一下。
戰國時期。
農家許行:氾勝之牛掰啊!
氾勝之:不敢不敢,都是時代的產物罷了。
【北魏,農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詳細地記載了一種梨樹的嫁接技術,以及當時嫁接的具體方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對於嫁接技術較為完整的科學記載。】
在碧空光幕之中,再次出現了北魏賈思勰的虛擬ai影像,他還捧著一本《齊民要術》。
各時空裡無數人,聽見“世界上最早”“科學記載”等形容,已經有些習慣了。
他們這片土地,總是這麼強!!
就連春秋戰國時期,零零散散四分五裂的狀態下,人們也產生了一種整體的感覺。
天幕,彷彿成為了各時空的紐帶。
【在記載當中,梨樹的嫁接方法是這樣的:首先挑選出用來嫁接梨的“砧木”,棠是最好的,杜則次之,桑是最差。若是用棗樹或石榴樹作為砧木,那麼在十株之中只能存活一兩株,不過存活下來的梨樹的品質卻很好。】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砧木”與“接穗”的親緣關係遠近,對嫁接的成活率、親和力,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雲層之間,出現一些棠、杜、桑樹,還有棗樹、石榴樹的莖、根,以及李樹的枝、芽。
在同一時間裡,它們互相之間進行結合。
光幕的畫面,也被切分成許多個部分,最後合而為一,出現了那一句最終的結論。
戰國時期,農學家許行馬上抓住了重點,親緣關係的遠近、嫁接的成活率與親和力?
好複雜!!!
——但勉強可以跟上。
西漢,氾勝之恍然大悟:原來嫁接,是需要有親緣關係的兩種植物?這樣可以提高成活率?
氾勝之:北魏的賈思勰牛掰啊!!
賈思勰:不,我還沒有這麼牛掰:)
我只是記了一個梨樹的嫁接方法而已。
與此同時,天幕那位沒有靈魂的虛擬ai版賈思勰,繼續波瀾不驚地往下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選擇“接穗”,應該要從優良的梨種裡面,選擇向陽處的枝條。】
【所選枝條的不同型別,最終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選用接近根部的小枝條,就會長出好看的樹形,不過要五年才可以結出果實。選用如同斑鳩腳似的老枝條,雖然樹形不好看,但它只要三年就可以結出果實了。】
許行、氾勝之:好的,優良的品種,配合上向陽處的枝條。哐哐記下來。
好看沒有用,還是選擇實用吧。
我們要斑鳩腳那樣的老枝條!長出不好看的樹形!但是三年結出果實!!!
春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