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6部分

姓的反對恐怕也是甚囂塵上。

現在大明已經出現了很多流民,如果不加以控制,最後肯定就會成為流寇。這些無地可耕的人,是整個大明的禍患之源,不過在天啟皇帝看來,這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那是財富,巨大的財富!(未完待續……)

PS:明天開始,恢復更新!

第六百零五章 回京

天啟皇帝的語氣很是淡然,似乎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可是現在的大臣可是坐不住了。市舶司,代表著什麼,在坐的每一位大臣心裡都十分的清楚。這可不是說說而已,代表的可是財富,鉅額的財富。

不過在坐的人,也有不慎明瞭的。大明從洪武三年,罷市舶司,開始實行海禁。到了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確立了以朝貢為主體的海外貿易。可是到了嘉靖年間,朝貢體系已經逐漸崩壞了。

隨著地理大發現的展開,歐洲人開始踏上了海洋之路,東南亞很多地方成為了殖民地。大明朝的朝貢貿易,徹底喪失了意義。每年到大明朝貢的使節越來越少,隨著賦稅的減少,大明已經沒有了探索外海,製造大船的能力。

嘉靖一朝,倭寇橫行,整個沿海遭受到了十分大的破壞。可以說大明朝已經斷絕了和海外的貿易溝通,隆慶皇帝有張居正輔助,展開了改革。其中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決策,那就是隆慶開海。只不過張居正只是將目光盯在土地上,開海似乎成為了一個擺設。

隆慶開海,只限福建的月港一口,其他地區依然不許貿易。只限月港一地出海,且只許漳州和泉州的商人進行貿易,其他地區的商人不發“船引”,不許貿易。而且給漳州和泉州的商人還制訂叻荒唐的規定,漳州人只許去西洋,泉州人只能在東洋(東西洋以汶萊為劃分),不許和日本貿易。

這種畸形的政策,導致了開海收益並不是十分的明顯,最多一年的開始稅收不過是三點五萬兩白銀。於此相對的是歐洲人繁盛的海上貿易,東南沿海走私日益嚴重。出現了武裝的海外商人。早期是以李旦、顏思明為代表,不過後來的巔峰,卻是鄭芝龍的海外集團。

這些海上集團,透過武力捍衛航路,透過走私或許鉅額的利潤。大明知道滅亡,也沒有嚐到海上貿易帶來的好處。

對於天啟皇帝來說。這是必須發展的一項!大明到了這個時候,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土地已經開發殆盡,兼併越來越嚴重,畸形的稅收政策,這一切一切都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如果不加以解決,一旦適逢大災,天下必定是烽煙四起!自己做再多的事情,擁有在強大的軍隊,那都沒有什麼用。雖然現在自己有隆昌號賺錢。暫時性的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又透過抄家解決掉了一部分,可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百姓的生活沒有改善,土地兼併也沒有改變,除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自己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為。在北方抵禦了蒙古人和女真人,對於這時候的人來說這或許是了不起的功績。可是天啟皇帝知道,距離自己想要打造的強大帝國,這還差的太遠。

與這個時代的人不同。天啟皇帝覺得土地兼併,或許並不是壞事情。重要的不是土地兼併。而是讓失去土地的人活下去,活的更好,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至於畸形的賦稅制度,那是一定要改的,但是絕對不是現在。

開海,努力的發展工商業!工商業的發展離不開銷路。自耕農經濟沒有太大的購買力,這是一個事實。可是海貿,絕對是一個填不滿的大坑,無論生產多少,在這個時候。全都能夠賣出去。

至於糧食,天啟皇帝也想過,可以推行高產的玉米等作物。實在不行,還可以透過海外貿易進口,要知道很多地方的糧食是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