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這世界眾生的工作,當他們的任務完成到某一預期程度時,他們就會離開這地球世界而進入另一個世界,繼續依據他們的願力去教化另一世界的眾生。他們以無限的願力往返於無限的宇宙、世界間,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果以我們這個極其有限的時空觀念來探索他們的來龍去脈,自然是莫測高深的事了。因此若以他們顯靈與否來批評他們的存在,就大錯特錯了。 ”
崔判官沒有任何的不耐煩,反而主動的為王鍾說了很多地府的秘辛,顯然是希望藉助王鐘的口傳達給陽世活著的人!
王鍾也十分仔細的聽著,生恐漏下一絲一毫。過去經常有神靈藉助凡夫的身體宣揚地獄的苦楚,警告世人。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關帝覺世聖經》和《文昌帝君陰騭文》,這兩本書都是神靈降臨,以扶鸞的形式書寫。
《覺世經 》是關帝降筆的訓示之語,全文約640餘字。撰作要旨是使世人醒悟,俾知改過遷善。在內容方 面,與《感應篇》相比,《陰騭文》的佛教色彩比較濃厚。而《覺世經》儒教的色彩比較強烈,好比開首兩句強 調忠孝節義為立身之本,要人們遵行: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之事 。
《陰騭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種,以通俗的形式勸人行善積陰德,久久必將得到神靈賜福。“陰騭”一詞,其源蓋出於《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意謂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們,這是古代比較簡單的天命論思想。在《陰騭文》中,“陰騭 ”具有天人感應的含義,要求人們自已多積陰德陰功,就是說行善做好事不要到處張揚,只是陰悄悄的去做。即使個人獨處而別人不知曉的情況下,也不做壞事,以此為條件,洞察一切的 文昌帝君就會暗暗保佑你,賜給你福祿壽。 此書成於《太上感應篇》之後,有各種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將其收入《道藏輯要》集,另外《昭代叢書別集》、《三益集》均有收錄。“陰騭”原指“陰德”,這裡的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是讀書人的偶像,一般認為有才華的人如李白、包拯都認為是文曲星下凡。
文昌帝君雖然是被列入道家神仙系統裡面的一位神明,可是他並不是傳播道術的,他主要就是勸導世間人廣行陰騭,陰騭就是陰德,做善事。所以這篇《陰騭文》通篇都是教我們止惡修善,不僅是在行為上要斷惡修善,更要在我們心地上,在暗室屋漏當中要懂得規範自己,不可以產生惡的念頭。
文昌帝君者,何許神也 ? 文昌本古代星名,《史記。天官書》說 : “斗魁戴筐六星為文昌宮。”《史記。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一曰上將。大將建威武。二曰次將,尚書正左右。三曰貴相,太常理文緒。四曰司祿、司中,司隸賞功進。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滅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寶。”這時文昌尚未正式成為主管文人命運的星。北斗七星的前面四星叫天樞、天璇、天璣和天權,古人因其形狀稱為斗魁,斗魁背上屬大熊星座的六顆星叫文昌,所謂“宮”是以地上的宮室比附此六星。
古時占星術士認為它們是吉祥富貴之星,分別命名為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和司祿,用之以占人事。帝君指梓潼帝君,即今四川梓潼縣七曲山大廟中所供奉者。據說帝君叫張亞子,其先越人,因報母仇徙居七曲山,仕晉戰死,人們為他立廟,自晉而後,世代顯靈,特別是每當干戈紛爭時。唐玄宗西狩時封左丞;唐僖宗幸蜀曾得其顯神庇佑。封濟順王 ; 宋真宗封英顯武烈王。宋元道士造作《清河內傳》和《梓潼帝君化書》,有七十三化和九生八化等不同說法,並稱玉皇大帝委任梓潼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司文人之命,且歷朝降世為王侯將相。元仁宗延佑三年七月,加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下敕說 : “相予泰運,則以忠孝而左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