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制定的臨時約法。孫中山的基本軍隊,是前海軍總長程璧光和現任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所掌握的海軍艦隊。黎元洪沒有南下,原國會議員陸續來到廣州的有一百五十餘人。於是以這批議員為基礎召開國會非常會議,透過了一個名叫《軍政府組織大綱》的條例,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兩廣巡閱使陸榮廷、雲南督軍唐繼堯為元帥。軍政府設財政、外交、內務、陸軍、海軍等六部。這樣,中國又出現南北兩個政府了。

以正統自居的段祺瑞政府當然不能容忍廣州的軍政府,他想透過控制湖南來征戰兩廣。於是,南北兩方在湖南擺開了大戰場,結果北軍失利,導致段內閣倒臺,總統馮國璋委任北洋元老王士珍為國務總理。王士珍只當了三個月的總理,便又被段祺瑞擠下臺,段再次復出就任總理。這時,進攻湖南的曹錕及其部下吳佩孚屢屢獲勝,段封曹為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曹錕督直而經略四省,成為民國以來地方官員權力最大的人。吳佩孚也被授予孚威將軍、援粵軍副總司令。吳原以為打下了湖南,可以做湘督,但湘督卻讓張敬堯搶去了,心中不快,雖掛了個援粵軍副總司令的名,但安坐衡陽,並不南下援粵。段祺瑞武力征服南方軍政府的目的未能達到。半年後,段又下臺。北方政府的總統換成徐世昌,總理換成錢能訓。

南方的軍政府內部也不團結。陸榮廷、唐繼堯並不是孫中山的同志,不情願處於孫之下。孫除部分海軍外並無其他軍隊,敵不過陸、唐。於是,軍政府由大元帥制改為七總裁制。這七個總裁是:陸榮廷、唐繼堯、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林葆懌、岑春煊,由岑擔任主席總裁。孫中山遭排擠,遂離開廣東來到上海。

居住上海期間,孫中山致力於革命政黨的改造,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在“國民黨”的前面加上“中國”二字,為的是區別於民國元年的那個國民黨。他又撰寫出版了《孫文學說》一書,闡述革命理論,為國民革命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這時,隨著曹錕、吳佩孚實力的加強,他們與段祺瑞派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曹錕是直隸人,曹派被稱作直系。段祺瑞是安徽人,段派被稱作皖系。北洋軍便正式裂變為直、皖兩系。在東北,土匪出身的張作霖已迅速崛起,成為東北三省的土霸王。張作霖是遼寧人,張派被稱為奉系。曹錕與張作霖聯合通電討段,奉軍入關,直奉聯合打敗了皖系。不久,直奉之間又因分贓不勻火併。結果奉系大敗,退回關外。

南方軍政府也因為派系矛盾,隨著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相繼辭去總裁終於全盤瓦解。

中國實際上已處於無政府狀態。於是不少省倡導聯省自治,即像美國聯邦自治一樣,各省由本省自己管理,在省之上有一個鬆散的聯盟組織,用以對外。這個倡議以湖南叫得最響,還居然制定了一個湖南省憲法。當然,這個省憲也只是一紙空文而已。

此時,在廣東省崛起一個年輕的軍事實力人物,此人名叫陳炯明。他一九○九年加入同盟會,兩年後辛亥革命成功,年僅二十四歲的陳炯明便做了廣東省的副都督,不久又做了都督。一九一三年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陳炯明也參加了,失敗後逃亡海外。一九一五年,陳回國參加討袁行列,組織粵軍,自任總司令。袁死後,陳公開擁護孫中山。

革命成功前的老同盟會員,兩次反袁的經歷,使得孫對陳很是信賴,引為自己的革命同志。當陳炯明的軍隊控制了廣東的政局後,電邀孫中山回粵,孫欣然離滬回穗。

其實,陳炯明並非中山信徒。他邀孫回粵,只是想利用孫的崇高威望為自己撐臉面。孫中山回到廣州後,立即著手重新組建政府。陳是贊成聯省自治的,他一心只想做廣東王,對孫中山統一全國的主張甚為反感。但他拗不過孫,只得勉強同意。在二百二十個非常國會議員的擁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