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時期,絕對算得上是一絕了。要是換了其他人,即使是正五品的文官,都不需要向正一品的武官行禮的。這一點,對於朱大典來說,的確非常難受。但是,有求於人,他不得不這麼做了。
張準點點頭,算是回禮,然後不動聲色的說道:“朱大人遠道而來,有何見教?”
朱大典神情木然,將一份公文遞給張準。
張準看過以後,依然不動聲色的說道:“佈防德州……朱大人手上有這麼多的兵力嗎?”
這份公文是兵部發給朱大典的,說韃子可能直入山東實施搶掠,要朱大典從山東各地抽調兵力,在德州重點佈防。朱大典覺得這個戰略有待商榷,於是就來找張準。潛意識裡,他覺得張準在軍事指揮方面才是權威的,自己多聽聽他的意見肯定沒錯。
上次預測李自成進攻鳳陽,在黃縣打敗韃子,又提前預測韃子南下,這一切一切,都讓朱大典對張準非常的相信。他急匆匆的跑到青州城來,就是要聽聽張準的建議。當然,這種相信不會表露出來。畢竟,兩個人所處的陣營是不同的。
朱大典晦澀的說道:“兵部的意思,是德州為主,濟南為輔。”
張準冷冷的說道:“要是韃子繞過德州,直插濟南府呢?”
朱大典唯有無奈的嘆息一聲,晦澀的說道:“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德州、濟南都丟不得,我卻必須取捨。”
事實上,韃子繞過德州,直撲濟南府,正是他最擔心的。濟南府的地位,無論如何,都要比德州重要。這裡有一個王府,兩個王爺,隨便一個王爺出問題,他都要被抄家問斬。濟南城還有山東全套的行政機關。山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濟南城。
南下的韃子,都是騎兵部隊,機動性很強,一個小小的德州,根本不可能阻擋他們的前進道路。黃河兩岸,其實都是一馬平川。韃子只要繞過德州,就可以直接攻打濟南府。要是讓朱大典自己選擇,他當然選擇重點守衛濟南府,暫時放棄德州。
問題是,德州乃是漕運要道。來自江南的全部錢糧,都要在德州轉運的。要是漕運被截斷,京師的錢糧供應,肯定要糟糕。兵部的這份命令,明顯是衝著漕運的安全來的。繞過漕運被截斷,京師的安全就要岌岌可危了。
朱大典要是堅持鎮守濟南府,或許戰略上是正確的,政治上卻是致命的。不按照兵部的命令列事,朝廷肯定要追究責任。這個責任追究起來,就麻煩大了。以崇禎的性格,朱大典人頭落地是大有可能的。
張準意味深長的看了看朱大典,緩緩的說道:“你來找我,就是為了這件事?”
朱大典誠懇的說道:“還請都督大人賜教。”
張準隨意的說道:“放棄德州,固守濟南。”
朱大典無奈的說道:“那就是抗命不從了。”
張準冷冷一笑,不屑的說道:“大人按照兵部的命令列事便是。”
朱大典不得不苦澀的說道:“都督大人,下官是來虛心求教的,還請都督大人指點一條生路。”
張準隨手將公文扔掉,冷冷的說道:“韃子都是騎兵,行動如風,以你們軍隊的戰鬥力,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有堅城。就像是在錦州前線一樣,依靠堅固的城牆工事,還有炮火,抵擋韃子的進攻。想要和韃子野戰,那是根本不要想。”
朱大典晦澀的說道:“德州的城防工事還是有一點的,要是重新加固一番,應該還可以抵抗一番的。”
張準冷冷的說道:“問題是,你的兵力呢?”
朱大典就無語了。
目前山東還有三四萬的明軍,看起來數量不少,其實攤分下來,就非常稀薄了。尤其是需要超過一萬多人駐守兗州府,保護魯王府的安全。比起德王和衡王兩個王爺,魯王的地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