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是,偌大的千戶宅,一個人住,的確是浪費了。張準於是下令,讓劉航、王銘宇、侯山平等人,同樣住在千戶宅裡面。大家住在一起,有事的時候方便商議,不用到處找人。三人想了想,覺得的確如此,便答應了。儘管如此,張準一個人還是佔了半個千戶宅,地方大得很。

其實,在大明朝,除了幾個繁華的城市,在別的地方,真的不缺建築用地,只要有錢,多大的建築都沒有問題。要是有錢沒地方花,在嶗山找個地方,修建個皇宮都可以。

拿下浮山城以後,張準實在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每天都忙得腳不點地的。

五月十四,張準為犧牲的戰士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大約有三千名軍戶參加。犧牲的戰士,被埋葬在了嶗山。張準在這裡專門修建了一個烈士陵園,埋葬所有戰死的烈士。以後的烈士,都會埋藏在這個烈士陵園。以前那些戰死的烈士,日後也會遷移到這裡。每年的清明節,張準都會帶領護衛隊和生夏宗的骨幹人員,到這裡來祭奠。

隨後,護衛隊又舉行了慶功會,表彰在這次戰鬥中表現突出的人員。楊國華帶領的炮兵,受到張準的高度讚揚。尤其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將佛郎機火炮拆卸開來,從城下沿著樓梯一直抬到城頭上,令其他的戰士深感佩服。同樣受到表揚的,還有尹風毅、張亞鐵、彭勃等人。在這次的慶功會上,彭勃被提拔為隊副。

慶功會以後又是總結會。在總結會上,大家爭論最激烈的,還是要不要配備火器的問題。護衛隊目前裝備的火銃,除了三支魯密銃之外,其他的火銃,效能都不太讓人滿意。張準有意思在隊伍中逐步的擴大火銃的裝備數量,楊致遠和郝林勇兩員大將,都保留意見。兩人對目前的火銃威力,實在是不太感冒,他們還是願意用三稜刺和長矛解決敵人。

事實上,大部分的護衛隊官兵,觀點和兩人都是相同的。火銃的射速和準頭都是巨大的缺陷,情況危急的時候,根本無法使用。相反的,無論情況多麼危急,長矛和三稜刺都是值得信任的武器。當然,要是張準能夠弄到魯密銃這樣的犀利火器,他們也不介意全部換裝魯密銃。同時,如果能夠讓火銃變成長矛,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火銃變成長矛使用,那就更好了。

“這沒有問題,上刺刀就是了。”

讓火銃變成肉搏用的長矛,自然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配備刺刀就行。

但是,要製造出魯密銃那樣犀利的火器,還真是有點困難。魯密銃的槍管實在是不好弄。張準搜尋枯腸,終於想到了一個替換辦法。他下令周石文等人開始收集石墨、燧石等物資備用,同時要李奉來等人向周石文提供最優質的鋼。至於具體要生產什麼樣的火器,張準並沒有細說。

五月十五,張準開始處理繳獲的各種物資。

經過楊映菡、薛知蝶、薛凝影三人的清點,王世新家族留下的財產,價值大約三千兩白銀。其中金銀大約一千三百兩,其餘財產大約一千七百兩。還有些財產無法估計價值,只能暫時放著。至於王世新的田產,本來是最值錢的,現在都已經全部拿出去進行重新分配了。

當然,王世新在其他地方的各種產業,張準都接收過來了。王世新的能耐還真的不小,遠在青州府、濟南府、兗州府和東昌府,甚至是南直隸的淮安府,都有他的產業。這些產業涉及到糧食、棉花、藥材等行業,每年的利潤都有幾百兩銀子。

除了金銀珠寶之外,護衛隊還繳獲了大約三百石的糧食,折算過來,大約是六萬斤左右。這些糧食,都存放在王世新的私人倉庫中,將倉庫堆得滿滿當當的。本來按照衛所的規定,是應該有糧倉的。以前,軍戶們還有田地的時候,大家按照每畝地二斗的標準,向千戶大人繳納稅收,千戶大人用這些糧食,一部分上繳國庫,一部分用來發放大家的錢糧。但是現在